炭黑產業網據橡膠助劑交易網消息,中國的橡膠助劑工業始于1952年,當時沈陽新生化工廠與南京化工廠成功開發了促進劑M、防老劑A和D,當年產量雖然僅有38噸,但是卻結束了我國橡膠助劑全部依賴進口的局面。讓我們來看下這70年來橡膠助劑工業所經歷的四個階段:
年產38噸起步
一形成期【1950-1969】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西方對我國進行封鎖,中國的橡膠工業面臨因橡膠助劑匱乏而停產的局面。東北輕工業局橡膠研究室開展研究橡膠促進劑。
1951年:東北輕工業局橡膠研究室研發成功橡膠促進劑M和 TMTD。
1952年:沈陽新生化工廠生產出促進劑M和TMTD,當年產量13噸。南京化工廠研發成功并投入生產防老劑甲,當年產量25噸,我國橡膠助劑總產量38 噸。
1953年:國家又投資11.9萬元,建成了96噸防老劑丁裝置,南京化工廠有了防老劑甲、丁。沈陽新生化工廠在原有促進劑M和TMTD的基礎上又相繼開發了促進劑DM和D。
1958年:天津五一化工廠主要生產RD,年產能力500噸。天津有機化工一廠主要生產促進劑為M、DM、TMTD、D。
1959年:開發出促進H。
1964年:開發出促進劑CZ和防老劑4010、AW。
1965年:開發出防老劑4010NA。防老劑、促進劑品種有了增加,并逐步在蘭州、重慶等地建立了橡膠助劑生產線,即蘭州有機化工廠和四川染料廠,逐步形成了當時橡膠助劑的“四大家族”。
1967年:開發出加工助劑。

產量過萬噸
二成長期【1970-1989年】
1970年:我國橡膠助劑產量突破萬噸,防老劑產量3796噸,促進劑產量4030噸,其他助劑3974噸。截至70年代末產量為1.2萬噸,主要是防老劑A、D、4010、RD和促進劑M、DM、TMTD、CZ等。一批科研院所逐步投入了橡膠助劑的開發,特別是山西省太原化工研究所、北京橡膠工業研究設計院和西北橡膠工業研究設計院等相繼開發了多品種產品,為我國橡膠助劑的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1972-1983年:非輪胎制品用的促進劑SDBC、BZ、EZ、PZ、PX、MZ、TETD、TMTM及防老劑NDBC、MB等產品開始陸續開發出來并實現生產。
1985年:我國橡膠助劑產量仍只有2萬余噸,大部分產品需要進口。“七五”、“八五”期間,我國將子午線輪胎列入化學工業的重大工程之一,首先從國外引進了11條生產線,隨著我國橡膠子午線輪胎生產技術的引進,對配套橡膠助劑有了新的需求。
1987年:化工部組織31個單位協同實施21大類68個助劑新產品的國產化,至1992年已基本實現預定目標,產品多數獲得引進技術企業的認可,這些助劑包括防焦劑、硫化劑、增粘劑、補強劑、硅烷偶聯劑等,基本實現引進子午胎技術橡膠助劑的品種需求。
產量50萬噸
三發展期【1990-2009】
1992年:行業建成27條新產品中試線,橡膠助劑產量達3.3萬噸,并根據需求逐步擴大產業化規模。
1995年:我國橡膠助劑生產能力已達10萬噸,產量超過6萬噸,除特殊品種外基本實現自給。
2000年:我國橡膠助劑總生產能力15萬噸,產量11萬噸,產品品種200余個,具有千噸以上生產能力的企業約60家,據不完全統計大大小小的企業國內超過200家,產量基本滿足橡膠工業的需要,并且有了出口。當年橡膠助劑統計數據為:工業總產值13.1億元,銷售收入10.6億元,總產量10.72萬噸,其中出口6578噸。其中促進劑產量約4.6萬噸;防老劑產量約3.5萬噸;不溶硫產量5800噸,加工助劑4741噸。
2001年:6月26日,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橡膠助劑專業委員會在杭州成立,首批會員單位56家。橡膠助劑專委會在成立之初就提出大力推進橡膠助劑清潔生產,并在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了行業的發展方針:堅持科技進步,以環保、安全、節能為中心發展綠色化工,突破關鍵技術,打造世界橡膠助劑工業強國。
2007年:國家橡膠助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立,各企業也紛紛建立起自己研發中心和省部級中心。有毒有害的大宗產品NOBS出現負增長并下降至同類產品的5%以下。
2008年:促進劑NOBS和防老劑D被列入國家環保部高環境風險產品目錄,“橡膠助劑的清潔生產和特種功能性助劑開發”列入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全年產量約51.7萬噸,同比遞增10%。銷售額達120億元,同比增長約15%。這一年我國橡膠助劑的產量占全世界50%以上,幾個主要品種如防老劑4020、促進劑NS及防焦劑CTP、硅烷偶聯劑si-69等產品在全球位居前列。

產量130萬噸
四增長期【2010-2021】
2010年:中國橡膠助劑產量躍居世界首位,橡膠助劑產量占世界的60%。
2012年:國家重點科技支撐計劃“橡膠助劑的清潔生產工藝和特種功能性產品開發”項目全面通過驗收的基礎上,促進劑的清潔生產工藝取得顯著成效,行業整體清潔生產技術水平已達國際先進水平。
2013年:中國橡膠助劑產量占世界的70%。
2014年:中國橡膠助劑產量突破100萬噸,前兩位企業銷售收入突破20億元,5億元以上8家大型企業的產品集中度達到70%。
2015年:新環保法實施,也間接推動了行業市場結構的調整。
2016年:“十三五”的開局之年,這一年我國汽車工業開啟快速增長模式,橡膠輪胎工業增長明顯,帶動橡膠助劑工業強勁增長。
2017年:在環保浪潮巨大沖擊下,橡膠助劑行業的開工率出現一定下降,曾經短期出現橡膠助劑供不應求的現象,加上有些橡膠助劑的基礎原材料也由于安全環保問題出現斷供情況,使得促進劑和防老劑兩大品種出現供應緊張的局面。
2018年:會員單位總產量120萬噸,銷售額突破250億元。年銷售額10億元以上的企業有8家,企業集中度達到70%以上,人均銷售收入達155萬元,實現了“十三五”期間制定的目標。
2019年:橡膠助劑微通道技術試驗在我國展開。
2021年:橡膠助劑總產量突破137萬噸,達到歷史新高,中國橡膠助劑總產量已超過全球的75%。

中國橡膠助劑工業經歷了70年的洗禮,做到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大到強。還需持續穩定向前!嚴格遵循國民經濟發展方針,通過不斷樹立高標準,實現產品的更新換代,促進行業轉型升級,確保高質量發展。同時,要不斷提高高質量服務,實施名牌戰略、打造世界名牌。把引領世界橡膠助劑工業發展作為長期目標。
(原標題:中國橡膠助劑工業70年發展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