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據化纖頭條消息,隨著國內、國際消費市場加快復蘇,國內紡織制造行業“淡季不淡”。財聯社記者也從行業相關上市公司處獲悉,面對需求增加、棉花原料價格上漲,魯泰A(000726.SZ)、孚日股份(002083.SZ)等紡織制造企業通過調高產品售價、優化產品結構、加強對成本的控制等舉措,來保證并積極提升公司毛利空間。
需求回暖訂單增加
由于全球疫情有所緩解,海外市場需求的增加,紡織制造行業熬過了舉步維艱的日子。魯泰A董秘張克明對財聯社記者表示,2021年海外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海外市場訂單有效恢復,訂單情況逐季改善,2021年四季度來單速度好于往年,今年1季度同樣比較樂觀。
他進一步表示,2021年12月和今年1月,公司訂單增加較多,淡季不淡,接單速度和訂單量處于歷史上比較好的時期。目前,公司在手訂單充裕,結合目前到位員工數量來看,公司產能已經動態飽和。“現在公司各工廠綜合產能利用率超過80%,去年上半年為70%左右。”
孚日股份董秘彭仕強同樣表示,公司近期訂單一直比較飽滿,客戶粘性較強。
訂單需求增長體也給相關上市公司帶來業績增厚。
業績預告顯示,魯泰A預計公司2021年實現盈利2.8–4.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87.74%-331.62%。其中,2021年第四季度扣非凈利超過前三季度的總和。華孚時尚則預計2021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5—6.3億元,實現扭虧。富春染織預計2021年年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2-2.4億元,同比增長 94.15%到111.8%。其中,下半年業績強于上半年。
從出口數據看,2021年1-12月紡織服裝累計出口金額同比增8.3%,相較2019年同期增長16.2%。分品類看,2021年12月當月紡織類產品出口金額分別同比增長16.2%。
申港證券研報認為,總體來看,紡織制造行業在疫情常態化后逐步恢復,行業回暖,頭部公司提升公司生產效率、提高產能利用率、線上+線下渠道的擴展為行業帶來積極變化。
產品提價、推出高端產品以保證毛利空間
雖然訂單增加為行業注入了信心,不過一路走高的棉價也給相關企業帶來一定的成本壓力。生意社數據顯示,3128B皮棉價格在2021年年初為14981元/噸,年底價格漲至22206元/噸,漲幅48.23%。進入2022年,棉花價格仍然處于上漲通道,2月7日中國棉花價格指數報22762元。
為應對棉價上漲,多家紡織制造公司提價以傳導成本壓力。
張克明表示,公司一方面加強成本管控,另一方面從去年二季度開始,對產品多次提價,傳導成本壓力。“截至四季度,公司產品針對歐美大客戶大致提價三四輪,合計超過10%,從目前來看下游接受度尚可。2022年,公司低價訂單均已消化完畢,開始全部執行價格比較高的訂單。如果未來棉花價格繼續上漲,公司產品不排除繼續提價。”張克明說。
同樣,彭仕強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因為棉花價格大幅上漲,公司產品在海外市場售價于2021年4季度平均提價3-5%,國內市場提價5-8%,今年公司產品仍有提價計劃,目前正處于跟客戶協商過程中。在成本控制方面,公司每年有一定的棉花配額。此外,公司在行業內憑借幾十年的經驗,擇時采購能力較強。
此外,行業內上市公司不斷加快新品的研發節奏,提升高端產品占比,通過更好的滿足消費升級的市場需求,來保證利潤空間。
張克明表示,公司正在加快新品研發力度,優化產品結構。因受新冠疫情影響,公司“高檔印染面料生產線項目”實施進度有所延緩;“功能性面料智慧生態園區項目”產能逐步釋放中,預計2022年中期產能達到100萬米/月。“傳統產品提價難度較大,相對而言,新品利潤空間更大。”
對此,彭仕強表示,公司近年來積極對產品結構進行調整,提高產品附加值。他說:“比如公司近幾年推出的一款竹麗爾系列毛巾,在國際市場上一年取得了5000萬人民幣的銷售額,這款產品生產過程中減少了染色環節,大量的節約了水電氣的消耗,符合低碳要求,毛利較高。”
國信證券1月份研報指出,紡織制造行業受益訂單充足、供給緊張的局面,基本面趨勢較好,出口增長勢頭強勁且具備轉嫁成本上漲壓力的龍頭企業值得關注。
更多炭黑資訊,請關注炭黑產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