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4月26日消息,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橡膠制品分會于4月24日至26日在天津召開第三屆橡膠制品行業混煉膠產業鏈發展研討會。來自橡膠制品、混煉膠及其上下游行業的150余人參加會議。
會議伊始,中國橡膠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雷昌純代表中國橡膠工業協會致辭,對與會來賓、代表表示歡迎并致以誠摯問候,對本次會議成功召開給予支持的企業致以誠摯感謝。他表示,今年以來,國內疫情防控逐步平穩向好,整個橡膠行業經濟運行呈現企穩回升的勢頭。但國際環境依然復雜多變,世界經濟增長趨于放緩,主要經濟體通脹問題比較突出,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在此情況下,橡膠制品行業整體仍保持了較為良好的運行態勢。
雷昌純表示,希望橡膠制品分會搭建好后疫情時期上下游企業交流平臺,團結好廣大會員。也希望行業內同仁能利用好混煉膠產業鏈這個平臺,充分地溝通和交流,共同研討新形勢下橡膠制品行業的新產品、新材料、新技術和新發展。
天津中和膠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馮運表示,當前,全球疫情影響減弱,國內經濟復蘇,但接踵而至的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國內經濟復蘇乏力、原材料價格上下波動等,都給橡膠制品行業帶來了很大挑戰,可以說不確定性是這個時期唯一的確定性。在這個充滿不確定的時期,混煉膠產業面臨更多問題,同時也有著更多的機遇,更有責任為整個行業的轉型升級作出應有的貢獻。馮運建議企業通過協會搭建的平臺,發揮各自的優勢,攜手上下游行業,立足當前,面向未來,深度探討產業鏈的創新發展之路,為行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共同推動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北京馬赫天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孫超波在致辭中表示,馬赫科技27年來堅持以客戶為中心,堅定地走發展專業化的道路。他表示,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所有的企業首先應該考慮如何活下去,當前唯有以客戶為中心,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努力為客戶提供低成本的產品和優質的服務,更好地為客戶提供價值,企業才能生存和發展。
成都道弘實業有限公司技術研發部副部長巫文強介紹了目前國內外氟橡膠的現狀以及場景應用變化,介紹了高氟含量氟橡膠、低壓變氟橡膠、耐超低溫氟橡膠、全氟醚氟橡膠、低分子量液體氟橡膠以及氟熱塑性彈性體的開發,并分享了無含氟表面活性劑聚合技術的發展。
天津中和膠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監助理張鵬對建筑密封系統混煉膠標準和設計思路進行了介紹,就高性能建筑密封系統混煉膠的應用展開了討論。
青島愛博爾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孫佩祝作了題為《中國混煉膠產業的“控碳之路》的報告。他首先介紹了碳排放的歷史和現狀,并指出“雙碳”是為了解決環境污染、氣候變化及資源枯竭而進行的新一輪能源革命,是我國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戰略,是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作為橡膠產業的核心能源消耗環節,混煉膠行業企業應認真對生產系統、附屬生產系統和輔助生產系統的碳排查,從碳管理體系的建立與運行、節能技術的應用、綠色能源的應用、循環材料的應用和開展碳匯與綠色銀行工程等5個方面開展碳管理改善活動。
山東美晨工業集團材料事業部運營總監楊鵬介紹了丙烯酸酯類橡膠混煉加工工藝,探討了不同混煉工藝對能耗和膠料炭黑分散度的影響。鐵嶺橡膠工業研究設計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瑞詳細分享了混煉膠生產過程,并圍繞混煉膠生產工藝標準展開探討,詳細介紹了混煉過程控制、膠料性能檢驗以及膠料停放、儲存、運輸等展開討論。
昕中和成都膠業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彭亮分享了《混煉膠在工程橡膠中的應用與質量控制》。他介紹了混煉膠加工和應用過程中關于硬度、老化、粘接、硫化等方面的難點,對混煉膠在工程橡膠領域的應用和質量控制提出了獨到見解。
北京馬赫天誠科技有限公司軟件開發經理馬建勛介紹了MES(生產制造執行)系統的構成和主要功能模塊,以及MES在混煉膠行業的主要應用場景,如數據監控、數據收集等。他認為,MES擁有模塊化、上線快、減投入等特性,是一種更適合中小企業的智能制造方案。
天元航材(營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研究院院長齊永新介紹了官能化液體橡膠的合成、應用和發展趨勢。他表示,液體橡膠在聚氨酯及熱固性樹脂增韌增柔等方面應用廣泛,但在橡膠加工領域應用還比較少,主要原因是價格高、推廣少。未來隨著產量的增加,以及國家制造業向高質量發展,液體橡膠在橡膠加工中的應用會越來越多。他指出,端官能團液體橡膠帶有不同的官能化基團,為橡膠材料改性及新材料的開發提供了可能。未來,國內開發更多結構和官能團的液體橡膠勢在必行。
會后,參會代表前往天津中和膠業股份有限公司、天津馬赫科技有限公司參觀。本次會議的舉辦,為混煉膠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術支持,有助于推動橡膠產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和高質量發展。
混煉膠作為橡膠產業的重要環節,其加工和應用技術的發展對整個橡膠產業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同時,隨著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不斷提高,混煉膠行業也需要不斷創新,推出更加環保和高性能的產品,為橡膠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總之,這次研討會為橡膠制品行業的混煉膠產業鏈發展提供了一個極好的交流平臺,各方人士通過分享經驗、討論新技術和發展方向,共同推動行業轉型升級、綠色環保、節能降耗和節能減排的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