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據車轅車轍網消息,中國輪胎企業過去普遍以中低端市場為主要市場,低端產品的產能過大。隨著輪胎產品消費趨勢逐漸向高品質、高性能、綠色環保轉移及國家對碳排放的目標要求,國內頭部輪胎企業越來越重視產品的性能與研發,并不斷投資擴產中高端產品產能。
車轅車轍通過對2021年輪胎企業研發費用及人員情況,來了解目前頭部輪胎在科技研發所做的努力與投入。
研發投入近10億,玲瓏劍指世界一流技術
首先,從上市輪胎公司研發費用投入來看,2021年,玲瓏輪胎用于開發產品、技術測試、智能裝備等方面的投入最大,花費達9.34億元,同比增長22%。

玲瓏輪胎依托研發創新,在新能源乘用車輪胎方面建立了BPT穩態壓力均衡低滾阻設計體系,滾動阻力系數降低15%,可有效減排二氧化碳約90萬噸/百萬輛。在卡客車輪胎方面開發超級低滾阻輪胎,滾阻達到歐盟標簽法A等級,整車使用A級產品,百公里油耗可降低2L以上,按單車年行駛里程10萬公里計算,每臺車節省成本1.5萬元/年。
此外,賽輪集團和三角輪胎2021年在科技研發上的投入都超過4億元,報告期內,三角輪胎有160多個新產品投放市場,產品系列化、結構和性能升級成效突出。
浦林成山研發投入同比大增
與往年相比,浦林成山用于研發上的投入增長最大,浦林成山2021年共計投入2.54億,同比增長了60.7%。
去年,浦林成山累計獲得授予知識產權273項,其中包括發明專利15項,實用新型117項,外觀設計專利118項和軟件著作權23項。共完成401個產品的研發并上市,其中包括118款全鋼子午線輪胎、283款半鋼子午線輪胎。

研發投入增長較大的還有賽輪集團、玲瓏輪胎和森麒麟,在上市輪胎企業中,這三家山東輪胎無論在新品投放還是業績上,都獲得了不俗的表現。
賽輪集團科技型人才2246名
在研發人員方面,賽輪集團有2246名員工從事科技研發工作,是不折不扣的“科技型”輪胎企業。
2021年,賽輪共獲得授權專利374項(其中發明專利12項,實用新型專利257項)。公司還積極參與輪胎相關標準的制定與修訂,自公司成立以來累計主持/參與了148項國際、國家、行業等標準的制定與修訂工作。

玲瓏輪胎的研發人員也是高達2157人,僅次于賽輪。財報顯示,玲瓏輪胎2021年共設計開發1153個新產品,并連續五年每年設計開發1000多個新產品。研發乘用車中高端產品占比持續提升,開發17寸(含)以上占比超70%,18寸(含)以上占比超50%。截至2021年年底,公司有效授權專利1100余項,專利保有量居中國輪胎企業前列。
“高配”賽輪推出液體黃金輪胎
在研發人員的占比上,也是非賽輪集團最高,賽輪集團的科技型員工占比達到16.37%,在輪胎制造業中屬于“高配”,顯示了賽輪在品質和技術上趕超全球高端的決心。

2021年,賽輪集團利用世界首創“化學煉膠”技術制備的新材料,自主研發出了低碳綠色輪胎產品-液體黃金輪胎。液體黃金輪胎成功地解決了困擾業界多年的輪胎滾動阻力、抗濕滑性能、耐磨性能難以兼顧的“魔鬼三角”問題,使行車更加安全、節能、舒適。同時,液體黃金輪胎在原材料選用、生產制造、產品使用和循環再利用的全生命周期內實現了綠色、低碳和可持續發展。
中策橡膠創新力穩居首位
除了上市輪胎企業,國內第一輪胎中策橡膠在研發上的投入也穩居首位,在2020年就達到了11億。
多年來,中策橡膠積極聯合北京化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浙江大學、清華大學、吉林大學、青島科技大學、中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項目,通過外部引智強化和完善中策橡膠研發體系和能力。

截至2021年10月,中策橡膠建有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省級企業研究院、石化行業創新平臺輪胎設計與綠色制造產業技術創新中心、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多個創新平臺,擁有科技研發人員2000余名、有效專利667項,其中發明專利116項,參與起草國家(行業)標準96項,擁有自主正向設計理論體系。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未來,相信這些注重技術研發的優質企業將憑借性能好、性價比高的產品在市場不斷滲透,最終帶動整個輪胎行業的升級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