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源自乙烯裂解焦油、煤焦油及FCC焦油等原料的熱解過程,主要應用于輪胎制造業。此外,它在橡膠制品、塑料制品、油墨、涂料及新能源等領域也展現出了廣泛的應用潛力。
*全球炭黑 前十企業占據六成以上份額
炭黑市場的主要品牌包括卡博特炭黑、博拉炭黑、歐勵隆、黑貓炭黑、東海碳素等公司。從產能排名來看,美國的卡博特以229.2萬噸的產能高居榜首,占據了全球12.2%的市場份額,彰顯了其在炭黑生產領域的領先地位。緊隨其后的是印度的博拉炭黑,其產能達到212.5萬噸,占全球產能的11.3%,成為亞洲市場的領頭羊。德國的歐勵隆(Orion)則以137.1萬噸的產能位列第三,展示了歐洲企業在炭黑產業中的強勁實力。
* 中國炭黑產業崛起迅速,多家中國企業位列榜單前列
在全球炭黑產業中,中國企業的表現尤為亮眼。江西黑貓以114.0萬噸的產能排名第四,占全球產能的6.1%,成為中國炭黑產業的領頭羊。國際中橡作為中國臺灣的企業代表,以88.2萬噸的產能排名第五。此外,金能科技、山西安侖、山西三強、龍星化工、山西永東和蘇州寶化等中國企業也位列榜單之中,共同展示了中國炭黑產業的強大實力和多樣化發展。
* 全球炭黑產業競爭格局多元化
其他主要參與者包括來自日本、俄羅斯、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公司。東海碳素以86.7萬噸的產能位列第六。俄羅斯的鄂姆斯克(OCG)公司和雅羅斯拉夫斯基(Yaroslavsky)公司也分別進入了榜單的前列。
未來,全球炭黑產業將呈現出更加多元化、專業化的競爭格局,各大公司需要不斷創新、提升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以應對市場的變化和挑戰。
從數據來看,亞太地區在炭黑市場占據主導地位,其中中國和印度的消費量最大,其次是歐洲。2023 年,亞太地區占全球炭黑市場的 50% 以上。
其中,中國以868萬噸的產能穩居榜首,占據了全球總產能的46.2%。這一數據不僅彰顯了中國在炭黑生產領域的絕對優勢。緊隨中國之后的是印度,其產能達到了188.2萬噸,占全球總產能的10%。印度的炭黑生產近年來呈現出迅猛增長的態勢,同比增長率高達22.36%。這一數據不僅反映了印度國內市場的旺盛需求,也意味著其在全球炭黑市場上的份額得到進一步提升。
在亞太地區,輪胎和橡膠行業的蓬勃發展正有力驅動著炭黑市場的擴張。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政府致力于到2030年實現電動汽車全面普及的目標,如印度通過國家電動交通任務計劃,預期未來幾年將大幅提振汽車需求,進而促進輪胎等輔助行業——這些行業以炭黑為核心原料的增長。同時,特種炭黑市場滲透率的持續提升和電池領域應用的不斷增長成為短期內推動市場的主要動力。然而,市場對回收炭黑的投資增加與原材料價格波動也為市場增長帶來了一定挑戰。展望未來,電動汽車普及率的不斷提高預計將為炭黑市場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 行業總產能微增,市場需求持續旺盛
中國主導亞太地區市場,在炭黑生產和消費方面都占有更高的份額。2023年中國炭黑行業總產能達到886.3萬噸,較2022年增長了3%。這一增長雖然不大,但考慮到炭黑在輪胎、橡膠制品、油漆涂料以及紡織工業中的廣泛應用,這一增長仍然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隨著國內外市場對輪胎需求的不斷增長,中國輪胎行業正在經歷大幅增長,進一步拉動了炭黑的市場需求。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23年橡膠輪胎外胎產量較上年同期增15.3%至9.87754億條,累計出口量也實現了同比增長。同時,中國汽車產銷量也在2023年首次雙雙突破3000萬輛,創歷史新高。這些數據的背后,是國內外市場對汽車和輪胎的旺盛需求,也是炭黑行業持續發展的強大動力。
* 多元應用助推中國炭黑行業,多重挑戰待破解
中國炭黑行業在產能穩定與增長并存、市場需求持續旺盛、輪胎產量與汽車產銷量雙增長以及多元化應用推動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展現出蓬勃的發展潛力;然而,這一行業在迎來廣闊前景的同時,也面臨著諸多挑戰與問題。
近年來,炭黑行業產能過剩的問題日益凸顯,平均開工率徘徊在70%左右,遠低于理想水平。這一結構性產能過剩現象,疊加國際市場的不景氣與國內需求的放緩,導致行業整體利潤空間被嚴重壓縮,企業創新能力受限,發展后勁明顯不足。炭黑企業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尋找突破口,成為擺在行業面前的緊迫課題。
據炭黑產業網了解,原料油作為炭黑生產的核心成本要素,其價格波動直接關乎企業的盈利狀況。當前,炭黑行業因原料油占比過高而失去了市場定價的主動權,企業盈利空間因此變得極為有限,甚至時常面臨虧損風險。
此外,隨著全球環保意識的提升和“雙碳”目標的加速推進,炭黑行業面臨著巨大的環保壓力。每年高達1030萬噸的CO?排放和同等數量的油耗,使得傳統的高能耗、高排放生產模式難以為繼。在此背景下,炭黑行業亟需探索綠色低碳的轉型之路,通過加強基礎理論研究,加快自主技術創新,推動產業技術升級,以科技力量引領行業走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綠色發展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