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www.kkhentai.com),據全球涂料網消息,
全球涂料網11月25日訊:近期,不少化工巨頭,持續發力中國市場,完善在華業務版圖。今天就給大家盤點一下,巨頭們都在中國布局了哪些領域?進展如何?
埃克森美孚:
總投資約100億美元,惠州乙烯項目正式啟建!
11月16日,總投資約100億美元的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正式啟建。

該項目位于惠州大亞灣石化區,分兩期建設。
一期項目投資約450億元人民幣,計劃建設160萬噸/年乙烯裂解裝置,主要產品包括:120萬噸/年茂金屬聚乙烯、50萬噸/年高壓聚乙烯、47.5萬噸/年抗沖聚丙烯、48萬噸/年均聚聚丙烯。
一期項目達產后,預計可實現營業收入390億元/年。項目計劃一期項目竣工投產的同時,啟動二期項目建設。

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將生產應用于包裝、汽車、農業以及衛生等方面的高性能聚合物。比如埃克森美孚專有茂金屬技術的高性能聚乙烯,應用于包裝、衛材、工業和消費品;高性能抗沖共聚聚丙烯(ICP)和非織造聚丙烯,應用于汽車、家電、衛生和個人護理產品。
該項目是埃克森美孚在華獨資建設的首個石化項目。項目建成后將為惠州高質量建設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基地、打造萬億級石化能源新材料產業集群注入強勁動力,也將為廣東發展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集群提供支撐。
埃克森美孚全球副總裁兼化工公司總裁莫佳琳(Karen McKee)表示:“我們致力于在大亞灣建立一個富有競爭力的增長平臺,因此我們對項目的推進充滿期待。” “中國的營商環境在不斷優化,中國政府也在吸引高質量外資方面不斷推出具體措施,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令人印象深刻,中國各級政府決策高效務實,這些因素促使我們擴大在中國的投資。”埃克森美孚(惠州)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興軍表示,這一項目投資是埃克森美孚提升其全球制造供應能力計劃的一部分,對埃克森美孚在中國的業務發展戰略意義重大。
奧升德:
持續投資!蘇州生產基地擴大產能?
自奧升德(Ascend)于2020年6月宣布在中國的首次資產收購,并在數月內完成整合投產,蘇州生產基地啟動正式運營至今,已完成一系列軟硬件升級改造和產能提升,并將持續投入資源增加產能。

11月1日,奧升德蘇州生產基地全新產線正式投入使用!
該生產基地可生產全系列泛達Vydyne和Starflam改性聚酰胺工程塑料,本次提升年產能1.2萬噸。
▲ 圖源:奧升德Ascend
在北美和歐洲面臨玻纖原材料短缺,和極不穩定的遠洋物流狀況下,奧升德秉承全球統一產品質量標準,轉移更多產品,提升本地化生產和技術能力。
未來,奧升德將持續在亞洲尤其是中國踐行長期投資計劃。同時,奧升德正在蘇州基地加速建設亞太創新中心 (AAIC) ,開發更為廣泛的高性能材料。
阿科瑪:
將在華建立新的生物基聚酰胺11粉末工廠?
10月11日,阿科瑪宣布,將在中國常熟生產基地新建一座聚酰胺11粉末工廠,計劃于2023年第一季度投產。
該項目將與阿科瑪在新加坡的重大項目并行發展,即擴大生物基聚酰胺11全球產能50%。這項投資將進一步支持亞洲市場對循環可再生的高性能生物基材料不斷增長的需求。
Rilsan 聚酰胺11粉末用于要求極為嚴苛的應用中,并為大趨勢推動下快速增長的市場提供創新解決方案,如耐用型家電產品、節能運輸和主要用于消費品、工業和航空航天市場的3D打印。

阿科瑪高性能聚合物業務部高級副總裁愛華先生(Erwoan Pezron)表示:“對此次的擴建,我們感到十分激動,在我們所有的關鍵粉末產品市場中,亞洲市場的需求強勁且不斷增長,此次的增產將助力我們實現本土化供應。”
科思創:
計劃在上海新建一座聚氨酯彈性體工廠?
近日,科思創宣布計劃在上海新建一座聚氨酯彈性體工廠,以應對全球特別是亞太地區不斷增長的需求。

▲ 科思創新聞發布會。來源:科思創
聚氨酯彈性體廣泛應用于太陽能、海上風能和物料搬運等領域。該工廠選址于科思創上海一體化基地,預計將于2023年投入運營。
新工廠投產后,將主要應對亞太市場對聚氨酯彈性體不斷增長的需求。
“這一投資進一步體現了我們對中國市場的信心和承諾。相信我們的彈性體及其他高科技材料解決方案將為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和碳中和目標做出貢獻。”科思創中國區總裁雷煥麗表示。
“聚氨酯彈性體性能卓越,已經成為許多應用領域的理想解決方案,尤其是可持續能源領域的增長尤為強勁。新工廠將進一步增強我們服務客戶的能力,也與科思創‘可持續未來’的戰略相符。”科思創彈性體事業部全球總裁白拓文表示。
為把握增長機遇,科思創還與中天海洋系統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廣彈性體在海上風電行業的應用,其中包括由替代性原材料制成的彈性體。
贏創:
升級在滬研發基地?
特種化學品公司贏創工業集團(下稱贏創),將進一步加大在華投資。
8月25日,贏創宣布升級其位于上海莘莊工業園的研發基地,并正式更名為“贏創上海創新園”。

此次升級的上海創新園將聚焦于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綠色環保等新興產業進行重點研發,從而加強公司在鋰離子電池材料、工藝催化劑、增材制造、化妝品和清潔產品特種成分配方技術等方面的研發能力。
根據規劃,在上海創新園內,贏創將建立公司全球首個鋰離子電池中心,主要為電池供應商、汽車主機廠提供針對鋰離子電池的一站式產品開發和技術服務。
據悉,該鋰離子電池中心一期項目預計將于明年建設完成。
目前,贏創主要提供用于鋰電池電芯和電池殼的材料解決方案,包括用于電池正極材料和隔膜的納米金屬氧化物、用于電池負極的納米硅粉、用于電池生產過程的助劑等,以改善電池性能及安全性。
據研究咨詢機構埃信華邁(IHS Markit)數據顯示,去年全球特種化學品市場規模接近6000億美元。其中,中國是全球特種化學品最大的消費國,約占全球市場的27%。
“面對這樣一個高速增長的龐大市場,公司創新更需要貼近客戶、市場,以加速相關成果的落地和轉化。”贏創大中華區總裁夏賦良說,“贏創非常看好中國市場的發展,并將加大本土投資布局,特別是針對一些市場驅動型的創新領域。”
巴斯夫:
不斷加碼中國市場??
近幾年,巴斯夫也不斷加碼在中國市場的各項投資。
整理如下:
2021年9月22日
巴斯夫發布消息稱,由中國石化與巴斯夫各持一半股份的合資企業揚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責任公司(揚子石化–巴斯夫)擴大了新戊二醇產能。
在疫情還未完全褪去的當下,逆勢擴大在華投資,將新戊二醇的產能擴大一倍。
2021年5月
巴斯夫與中國的杉杉股份成立合資企業,在中國生產電池正極材料。現在,巴斯夫繼續加強這一業務,正在其位于勃蘭登堡南部施瓦茨海德的正極材料工廠建造一個原型電池回收工廠。
據該公司稱,該項目能夠開發操作程序和優化技術,以實現從廢棄鋰離子電池中回收鋰、鎳、鈷和錳的更高水平。
2020年
巴斯夫在亞太地區最大的研發樞紐 - 上海創新園成立了可生物降解實驗室,以應對日益增長的可生物降解需求,并擴大了全球跨學科研發部門的產品組合。

▲ 巴斯夫上海浦東科技創新園。圖源:MOLbase摩貝
據新華社11月4日報道,德國《商報》近日援引一項最新調查結果報道,多數在華德國企業計劃增加在華投資。
據悉,德國海外商會聯盟·大中華區近期調查表明,72%的在華德企計劃增加在華投資。其中,化工企業 - 巴斯夫,計劃到2025年在廣東省投資80億到100億歐元建立新工廠。
巴斯夫負責亞洲業務的執行董事會成員馬庫斯·卡米特說,這將是“公司有史以來最大一筆投資”。他說,中國是化工業最重要的增長市場。到2029年,中國市場占全球化工市場份額將從目前的40%增加到50%。
報道稱,為降低新冠疫情對供應鏈的影響,眾多在華德企正加速實施本地化戰略,在中國這個重要市場就地生產更多產品。
關注炭黑產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