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聚丁苯橡膠(以下簡稱SSBR)具有優異的抗濕抓地力與滾動阻力,適合制造綠色輪胎、防滑輪胎、超輕量輪胎等高性能輪胎。中國SSBR研發起步較晚,目前僅有少數企業能夠生產,隨著全球輪胎標簽法的實施,全球SSBR需求量不斷提升。而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輪胎出口國,近五年輪胎對外出口保持在4.5-5億條,對SSBR年需求量超過25萬噸,但由于國產SSBR數量有限,對外依存度高達50%-60%。
隨著國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和同濟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合作開發的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膠產品在獨山子石化公司完成工業試驗,并通過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72小時現場考核,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高端新型輪胎胎面膠面世,打破了歐美國家的技術壟斷,國內SSBR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01
進口牌號占據主流,市場仍有增長空間
2017-2020年中國SSBR國產與進口量(對外依存度%)對比圖
數據來源:隆眾咨詢
2020年中國共計生產SSBR約12萬噸左右,進口量約在12.88萬噸,因受全球公共衛生事件影響,進口量較2019年16萬噸下滑3萬余噸。目前國內進口SSBR分布在5個稅則號中,其中40021990為核心進口稅則號,韓國、新加坡、波蘭為主要來源國。2020年中國進口排名前三的牌號分別為:韓國LG CHEM的2550、波蘭Synthos的2552、日本旭化成的E680,全年進口對外依存度為52%。
全球范圍內,SSBR核心生產技術主要集中在韓國LG、日本旭化成、波蘭Synthos、盛禧奧、埃尼、朗盛等生產企業手中,中國只有獨山子石化、高橋石化、巴陵石化、燕山石化等少數企業有牌號產出,但也僅有燕山石化與巴陵石化技術為自主研發。
中國SSBR約有68%應用在輪胎領域,另外有20%應用在塑料改性以及12%應用在鞋材與其他領域。可以說,中國輪胎的產量與SSBR消費量有直接關系。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輪胎生產與出口國,近五年對外出口輪胎保持在在4.5-5億條,歐盟、美、日、韓等國家輪胎標簽法實施給中國輪胎工業帶來巨大升級空間,具有低滾動阻力、低燃油消耗、出色操縱穩定性、更短制動距離、更好耐磨性、可多次翻新等特性的綠色輪胎將是未來全球輪胎應用的主流趨勢。溶聚丁苯橡膠是綠色輪胎胎面的主要膠料,具有降低滾動阻力,同時改善在濕滑路面的抓地性能,在綠色輪胎產業化中具有突出地位,在國內輪胎企業陸續調整配方適應需求升級的背景下,預計在2021-2025年期間中國SSBR消費量將保持5%-6%左右的增長速度。
02
研發投入加大,技術瓶頸有所突破
國內SSBR生產能力一直是制約其發展的瓶頸,核心原因是技術方面難有突破。目前國產SSBR產品僅相當于國際龍頭生產企業第一代或第二代的產品水平,第三代產品仍在研發階段。不過,隨著中國不斷加大溶聚丁苯橡膠的研發投入以及研發機構的不懈攻關,其產品性能有所提升,并得到了市場認可。
2018年,燕山石化生產的溶聚丁苯橡膠獲得某跨國輪胎企業的認證,為中國石化溶聚丁苯橡膠產品第一次在跨國輪胎企業獲得準入許可。獨山子石化在生產之初采用意大利埃尼的生產工藝,后自主開發2564S、2557S等牌號并形成規模化生產與應用;2021年5月,其新增設備3萬噸/年SBS間歇生產線成功生產,標志著公司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膠首次實現工業化生產,在國內高性能橡膠材料領域實現了零的突破。
2021年7月,中國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獨山子石化公司、同濟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技術人員組成的科研團隊,在通用溶聚丁苯橡膠分子鏈上引入官能化極性基團,實現高的官能化效率并精確控制官能團在分子鏈的位置,解決了官能化試劑的設計開發、官能化試劑純化、官能團種類及結構與輪胎“魔三角”性能(滾動阻力、抗濕滑及耐磨性能)構效關聯規律等技術難題;突破了官能化試劑制備的工程化放大、聚合工藝的穩定控制等關鍵技術,實現了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膠產品的工業化生產。
03
需求仍待釋放,機遇與挑戰并存
目前中國溶聚丁苯橡膠行業目前屬于引入期到成長期的過渡階段,SSBR系列化品種的數量和質量上,與輪胎企業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但自從2012年歐盟標簽法頒布以來,中國橡膠工業協會一直在推動中國輪胎的綠色發展之路。2015年依據《輪胎分級標準》和《輪胎標簽管理規定》制定了中國《輪胎標簽管理規定實施細則》,上述細則已從2016年開始實施,制造低滾動阻力、低能耗、抗濕滑性能強的輪胎產品已成為中國輪胎行業發展的大趨勢;此外,近年來SSBR在鞋材、塑改、膠黏劑、防水卷材領域需求量也在逐步釋放。
綜合來說,溶聚丁苯橡膠是當代合成橡膠工業發展方向,隨著國產化技術的繼續突破與應用,其發展空間十分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