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4月10日消息,近年來,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關稅政策成為雙方競爭的關鍵手段。2025年,美國再次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征關稅,力度進一步加大,尤其在高科技、制造業和綠色能源領域,半導體、人工智能設備、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等成為重點關照對象。此舉意在遏制中國在全球經濟關鍵領域的發展,為本國企業創造競爭優勢。而在這場貿易爭端中,中國橡膠行業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并加速了行業的結構性變革。
在關稅政策調整后,中國橡膠制品出口美國遭遇重創。據最新政策,中國橡膠制品如輪胎、橡膠磁等被加征10% - 185.28%的關稅。其中,未加工橡膠磁的反傾銷稅率高達185.28%,導致出口成本大幅攀升,美國市場份額急劇下滑。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輪胎對美出口占比已從2015年的25%左右降至不足3%,全鋼胎出口美國占比僅2.4%。
據炭黑產業網了解,面對關稅壁壘,中國橡膠企業積極尋求應對之策。一方面,加速產能全球化布局,通過轉口貿易和海外建廠規避關稅。廣東橡膠磁企業借助馬來西亞轉口貿易,以第三國原產地身份重新進入美國市場。輪胎行業方面,玲瓏、賽輪等頭部企業已在東南亞建設生產基地,2024年泰國、越南對美輪胎出口量占美國進口總量的40%以上。然而,美國通過原產地規則限制中國轉口貿易,東南亞產能也面臨25%的附加關稅風險。
另一方面,企業積極開拓新興市場,出口結構從依賴美國轉向俄羅斯、巴西、中東等地區。2024年,中國對俄羅斯半鋼胎出口占比達5.72%,墨西哥卡客車輪胎出口占比6.24%。南美和中東市場因關稅較低且需求增長,成為中國橡膠行業新的增長點。
在行業結構重塑方面,中國橡膠行業正從價格競爭向技術驅動轉變。隨著關稅壓力增大,中小型橡膠企業因成本壓力加速退出市場。2024年,國內輪胎企業數量較2020年減少23%,行業前十企業市占率提升至65%。合成橡膠領域,丁苯橡膠產能利用率從75%降至68%,落后產能逐步淘汰。
同時,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開發高附加值產品。例如,森麒麟推出石墨烯輪胎,滾阻降低30%;中策橡膠的EV專用胎適配新能源汽車需求。政策層面,《橡膠行業“十四五”規劃》要求2030年綠色產品占比超50%,推動生物基橡膠和循環利用技術。
為降低進口依賴,企業還向上游延伸產業鏈。海南橡膠集團在東南亞布局天然膠園,賽輪輪胎生產鏈組建,一體化率提升至60%以上。
以賽輪輪胎為例,該企業在柬埔寨的產業鏈布局以輪胎生產為核心,結合當地資源優勢和全球化戰略需求,形成了集原材料供應、生產加工、物流銷售及回收處理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體系。在上游原材料整合方面,賽輪利用柬埔寨作為世界第六大天然橡膠產地的優勢,通過本地采購及越南工廠的原材料渠道優勢,確保橡膠、炭黑、鋼絲簾線等關鍵原材料的穩定供應。同時,貢布經濟特區項目計劃引入橡膠新材料、廢舊橡膠回收處理等頭部企業,形成上下游協同的產業鏈集群。
在中游生產制造方面,賽輪在柬埔寨的輪胎產能持續擴張。半鋼胎現有產能2100萬條/年(含900萬條和1200萬條兩個項目),全鋼胎通過擴建項目將產能從165萬條/年提升至330萬條/年,主要供應北美及本地市場。此外,柬埔寨工廠采用智能化生產線,與越南基地形成互補,優化全球產能布局。
在下游銷售與回收方面,賽輪的產品面向北美、東南亞等高需求市場,2024年上半年境外營收占比達75.61%。同時,經濟特區項目規劃廢舊橡膠回收處理產業,實現資源高效利用。
在全球化戰略支撐下,賽輪通過柬埔寨基地規避國際貿易壁壘(如美國“雙反”政策),并結合越南、墨西哥、印尼等海外工廠,構建覆蓋歐美及新興市場的全球供應鏈。
面對供應鏈安全與成本壓力,中國橡膠企業還采取了區域化采購策略。天然橡膠采購從東南亞(泰國、印尼)向非洲(科特迪瓦、喀麥隆)擴展,2024年非洲天然膠進口占比從5%增至12%。合成橡膠領域,俄羅斯丁腈橡膠因價格優勢進口量增長18%。
此外,數字化與智能制造也成為企業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三角輪胎引入AI視覺檢測系統,良品率提升至99.3%;雙星集團搭建工業互聯網平臺,庫存周轉效率提高40%。
在國際貿易格局與政策應對方面,企業積極利用區域自貿協定降低原材料進口成本。例如,通過RCEP協議,泰國天然膠進口關稅從20%降至5%。同時,中墨自貿談判推動橡膠制品出口墨西哥的關稅豁免。國內政策也給予企業支持,政府出臺專項補貼(如輪胎出口退稅提高至13%)和反制措施。2025年《關于穩定外貿的十條措施》明確對美加征關稅商品實行稅收抵扣。
然而,全球供應鏈重構風險依然存在。美國推動“友岸外包”,要求輪胎企業使用北美地區(含墨西哥)的天然膠,導致中國在東南亞的產能面臨供應鏈重塑壓力。
展望未來,貿易壁壘常態化下,中國橡膠企業需建立“國內+海外”雙循環體系。例如,青島森麒麟在西班牙建設智能工廠,直接供應歐洲市場。技術創新將成為核心競爭力,預計到2030年,液體黃金輪胎、非充氣輪胎等新產品將占據30%市場份額,推動橡膠消費結構升級。同時,ESG要求驅動行業變革,歐盟碳邊境稅(CBAM)和美國《清潔競爭法案》要求輪胎企業披露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倒逼綠色工藝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