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7月5日消息,為確保輪胎行業高質量發展,山東政府近年來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淘汰落后產能、進行產能置換、實施升級改造,使山東輪胎行業在轉型中不斷壯大。如今,這一潮流已經在全國范圍內形成。
昨日,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能源局等五個部門發布了《工業重點領域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2023年版)》的通知。這份通知擴展了包括輪胎在內的重點領域范圍,并根據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對企業進行分類改造升級。
據了解,通知將企業的改造升級分為三類:
首先,對擬建和在建的項目,要按照能效標桿水平進行建設實施,以推動能效水平盡快提升,并力爭達到全面的標桿水平。
其次,對能效處于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之間的現有項目,鼓勵采用綠色低碳工藝技術裝備,引導企業全面改進,提高整體能效水平。
第三,對能效低于基準水平的現有項目,各地要設定改造升級和淘汰的時限,制定年度改造和淘汰計劃,引導企業按時進行節能降碳技術改造或淘汰退出。對于不能按期完成改造的項目,將被淘汰。
在通知中提及的數據顯示,全鋼子午線輪胎單位產品能耗標桿水平為235千克標準煤/噸,基準水平為340千克標準煤/噸;半鋼子午線輪胎單位產品能耗標桿水平為290千克標準煤/噸,基準水平為430千克標準煤/噸。這些標準參考了GB 29449。
根據通知,之前已經明確的25個工業領域的企業,原則上應在2025年年底前完成技術改造或淘汰退出。此外,本次通知還增加了子午線輪胎等11個領域,這些企業原則上應在2026年年底前完成技術改造或淘汰退出。
作為輪胎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的典范,山東省早在2021年4月就印發了《全省落實“三個堅決”行動方案(2021—2022年)》,并在2022年實現了年產120萬條以下全鋼子午胎和年產500萬條以下半鋼子午胎企業的整合退出,累計淘汰產能達到了約2700萬條輪胎。然而,中小輪胎企業仍未走出困境。今年年初,東營市發布了《東營市橡膠輪胎產業發展規劃(2023—2025年)(公開征求意見稿)》,強調進一步淘汰落后產能,推動“僵尸企業”有序退出市場。
東營市的規劃還包括嚴格行業準入,完善負面清單,嚴控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的建設項目,以全面淘汰“低小散”、“臟亂差”問題橡膠輪胎企業。同時,鼓勵引入國內外資本,推動企業通過產能置換、指標交易、股權合作等方式進行兼并重組,以挖掘存量資產的潛力。
除此之外,規劃中還明確了東營輪胎產業的發展目標,計劃形成4家以上超過50億元的企業,進入全球輪胎75強企業中的8家以上,并有1家新增上市企業和2家新增上市后備企業。支持龍頭企業通過集群式“抱團”海外投資方式,在東南亞建立原料基地,在歐美等傳統市場布局生產基地,并積極對接“一帶一路”重大戰略,推動國際產能合作。
綜上所述,當前中國輪胎行業產能過剩,政府出臺的一系列政策將加快行業的節能降碳步伐,推動產業升級改造,有望促進輪胎企業的利潤回升。盡管還不清楚有多少企業的產能將因未達到能效標桿和基準水平而被淘汰,以及政策的執行力度,但政府發布這些政策已經表明了加快節能降碳的決心,將推動整個輪胎行業朝著更加環保高效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