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據農藥市場信息新媒界消息,今年1-5月份,我國農藥仍然呈現貿易順差,無論出口金額和出口數量,相比進口規模,具有絕對的數量優勢......
但是2022年對中國經濟來說,出現了兩個“突發事件”,外部為俄烏沖突,目前還沒有實質性結果,而內部是以上海疫情為代表的奧密克戎病毒變種沖擊。雖然我國疫情防控基本穩定,但是付出的經濟代價也是“巨大”的,包括上海為中心的經濟停擺,巨額的核酸檢測以及防護費用等等。
以農藥行業為例
前5個月我國農藥出口數量出現9.1%的下降,這是近些年不多見的情形,同時讓印度企業占了一些市場先機。
眾所周知,海運是全球貿易的動脈,是世界經濟的“晴雨表”,一直以來具有成本低、覆蓋廣、運量大等諸多優勢。俄烏沖突的愈演愈烈直接導致關鍵的海上通道不穩定,港口擁堵時間延長,從而引發全球供應鏈危機進一步放大。與此同時,對于海運航線而言,燃料是最大的成本之一,油價上漲對船用燃料價格產生了連鎖反應,勢必對海運成本造成影響,從而推高海運價格,涉及疫情和俄烏戰爭的大宗產品及生產設備國際買賣合同糾紛。雖然今年1-5月份,我國農藥出口金額同比增長56.3%,如果刨除運輸價格的攀升,實際企業的賬面的利潤,會有較大的縮水。
根據中農縱橫的預測:
中國下半年“穩增長”仍是經濟發展的核心。消費受制于收入下降,或在政策刺激和疫情管控減弱驅動下緩慢復蘇;而農藥出口金額的增速,預計在海外需求放緩背景下逐步回落,隨著農藥產量的反彈,而出口數量將會逐步回升,未來農藥的投資是“穩增長”主要抓手,工程化的投資更為確定。同時需關注宏觀方面的通脹的上行趨勢,貨幣政策以降成本和穩總量并行,社融增速將逐步恢復到中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