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據中外涂料網消息,自進入2022年以來,乳液、瀝青、改性劑等各類原材料價格持續大幅上漲,導致涂料及防水產品成本不斷增加。涂料防水企業為了保證產品品質和生存發展,紛紛開啟漲價模式。
據不完全統計,包括宣偉、阿克蘇諾貝爾、東方雨虹、科順、華潤、百色熊、巴德士、嘉寶莉、艾仕得、關西涂料、佐敦、立帕麥、北新等全球巨頭及國內龍頭企業已經至少經歷二輪以上產品漲價。7月1日,瀝青類卷材、瀝青涂料以及防水涂料第三輪集中漲價全線爆發,包括東方雨虹、科順、北新、凱倫、三棵樹五大上市企業普遍上調10%至25%!
有意思的是,中外涂料網注意到,五大上市企業的漲價函中,漲“聲”卻有所不同。
民建、工程防水產品全漲了
但東方雨虹漲“聲”只有一句
東方雨虹民用建材有限責任公司發布的產品調價函顯示,自4月1日對民建防水產品進行價格調整以來,主要原材料價格繼續大幅度攀升。為保證產品品質,也保障客戶的長遠利益,經公司研究決定,自7月1日起對民建防水產品價格進行上調。其中,瀝青卷材、瀝青涂料上調25%;水性涂料上調10%。

此外,據北京東方雨虹防水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發布的東方雨虹工程防水產品調價通知函稱,自3月15日對工程防水產品進行價格調整以來,主要原材料價格繼續大幅度攀升。自6月22日起對工程防水產品價格進行上調。此次產品價格調整幅度為瀝青卷材、瀝青涂料上調25%,高分子卷材上調15%,水性涂料上調10%。

東方雨虹對漲勢只評價了一句“主要原材料價格繼續大幅度攀升”,似乎對漲價已經習以為常。而科順防水、北新防水、凱倫股份、三棵樹都交了篇“小作文”,分析了形勢,然后表示難以承受“成本上漲的壓力”。
科順防水漲幅10%-20%
成本上漲壓力遠超可承受范圍
2022年,受俄烏戰爭國際形勢的變化,原油價格多輪連番漲價,瀝青的實際采購價格隨之水漲船高。瀝青價格上漲導致防水企業自6月份以來,紛紛開啟漲價潮。
科順防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調價通知函稱,公司已采取積極應對措施,在保持品質不降、服務不減的原則下自行消化成本上漲的壓力。但是,近期受到多方面成本大幅上漲的壓力,已遠超出企業正常經營的可承受范圍。為保障廣大合作伙伴的長遠利益,實現長期同行的合作目標,定于7月1日開始實施新的產品價格,預計漲幅在10%-20%。

北新防水漲幅10%-20%
因成本上漲不同略有不同
國內唯一一家防水央企北新防水日前也發布調價通知函稱,自2022年,國際政治經濟局勢復雜,各類大宗防水原材料價格持續波動且居高不下,尤其是近期防水產品主要原材料價格飛升,雖然公司已大力推進多項內部優化舉措消化成本上升帶來的壓力,但仍舊無法覆蓋成本上升。為能夠持續向您提供高品質產品和服務,經公司慎重研究決定:自2022年7月1日起對北新防水產品進行價格調整,漲幅因成本上漲不同略有不同,總體在10%-20%。

北新防水表示,具體價格請參照7月1日最新發布的價格表,或直接咨詢公司各業務人員。北新防水將秉持“材料創造美好世界”的理念,一如既往的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和優質的服務。
凱倫股份全線產品價格上調10%-25%
無法覆蓋成本上升帶來的壓力
凱倫股份日前發布調價通知函稱,受上游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的影響,公司經營成本不斷攀升。雖然公司已大力推進多項內部優化舉措消化成本上升帶來的壓力,但仍舊無法覆蓋成本上升。為能夠持續提供高品質產品和服務,經慎重研究決定:將全線產品價格上調, 預計上調價格幅度在10%-25%之間,并于2022年7月1日正式執行調整后價格。
三棵樹大禹九鼎7月起漲價
超出企業正常經營的可承受范圍
除四大防水巨頭外,三棵樹大禹九鼎6月13日也發布了預調價通知函稱,近期,化工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且有持續上漲的趨勢,導致產品成本不斷增加。我司已通過各種內部優化措施消化原材料成本上升帶來的壓力,盡最大努力不把因成本上漲的壓力傳遞至合作伙伴,但原材料價格漲幅之大,確實已遠超出企業正常經營的可承受范圍。為保證產品品質,保障廣大合作伙伴的長遠利益,實現我們共同的可持續發展,經公司慎重研究,計劃自7月起對產品價格作如下調整:瀝青類卷材產品,上調幅度10%-15%;涂料類產品,上調幅度8%-10%。

中外涂料網注意到,還有阿爾法、雨中情、朗盛、宏源、大禹神工、藍海防水、建國偉業、雨中緣、云南欣城、金獅盾、山東朗盛、寧夏銀珠藍箭、北京朗坤、正宇、興源防水、京石防水、世紀藍箭防水、西卡藍盾、科雨防水、豫源防水、新東源防水、卓邦名達、久申防水、中建友、三盛防水、睿睿防水、匯蘭德防水、雨神防水、中奧防水、恒捷防水、豐達防水、欣城防水等80多家企業近期亦紛紛發布漲價通知函,本輪漲幅普遍在10%至20%之間。
中外涂料網語飛來認為,僅從漲價函來看,不斷擴大投資布局的東方雨虹,規模帶來的成本優勢、采購優勢,在抵御原料價格波動方面的優勢凸顯。而更多規模不占優勢的涂料及防水企業仍將面臨來自成本和需求端的壓力,要沖出重圍破局,除了根據市場行情、原材料/能源價格、營銷策略等合理制定和調整產品價格外,還需要全盤認真考量,如何聯手聯盟增強對上游議價能力,如何產品國產替代更好地降本增效,打通產業鏈,拓展銷售端,優化產業布局,提升盈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