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塑料回收再生黃金時刻,共同推動產業變革!
日前,歐盟已將2016年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具體化:新的歐盟氣候法將減排目標從目前的40%提高到2030年的55%以上,以滿足11月格拉斯哥世界氣候峰會的預期。
可持續發展咨詢公司Eunomia進行的一項新研究表明,通過建立科學合理的廢棄物管理體系,可有效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每年可減少27.6億噸二氧化碳排放。
該體系將對廢棄物收集、分選和再生這些關鍵環節的管理進行優化組合,以實現循環經濟轉型,有效防止資源枯竭、減少資源浪費,促進碳中和。
廢棄物資源化管理體系包含了一系列政策工具,如生產者責任延伸制(EPR)、押金制以及一系列廢棄物管理模式和技術。總部位于倫敦的可持續發展咨詢公司Eunomia對各種模式進行測算后,確定了行之有效且極具成本效益的管理體系。
廢棄物資源化管理體系的三個要素是:
1.PET瓶和金屬飲料容器的押金返還制度——該制度能夠幫助實現90%以上的飲料包裝物回收率,在廢棄物資源化管理體系中發揮核心作用,最大限度地獲取高質量、高碳基材料,同時減少資源浪費。

立陶宛的實踐經驗有力地證明了押金返還制度對于提高飲料包裝物回收率的有效性。
2016年2月,立陶宛政府開始實施“押金返還制度”,鼓勵消費者對廢棄飲料瓶進行回收。截至2017年底,該國的飲料瓶回收率由2年前的34%提高到了92%。
2.單獨收集有機垃圾、廢棄紙張、廢紡及電子垃圾——使這些材料能夠被回收利用,最大程度實現碳減排。

廢棄物資源化管理體系流程圖
3.混合干垃圾分選——其余干垃圾可以混合收運,再通過集中分選,把可回收利用的材料挑選出來,進入再生利用環節。
這一環節能使可回收物的收集率和再生利用率進一步提高,避免焚燒填埋塑料或其他高碳材料所造成的不必要的溫室氣體排放。
混合干垃圾分選不僅能幫助減排,并且能為再生資源體系提供更多原料,提升可回收物的資源化利用率。

混合干垃圾分選廠
挪威斯塔萬格周邊地區是廢棄物資源化管理體系的典范。
在實施這一方案之前,除有機垃圾、紙張、玻璃和廢紡外,該地區也單獨收集廢棄塑料包裝。
引入廢棄物資源化管理體系后,該地區建成了目前歐洲最先進的廢棄物分選廠,從混合干垃圾中高效分選出塑料和紙張。
實施這一體系帶來了兩個明顯的轉變:
一是更低的廢棄物收集成本(無需單獨收集廢塑料);
二是更高的塑料回收率。
截至2021年,該地區的塑料回收率遙遙領先于挪威其它地區。
按照上述思路,部署因地制宜的廢棄物資源化管理體系,將可為全球貢獻二氧化碳5%減排——相當于全球所有商業航班停飛和減少65%的燃油汽車排放量。
“是時候采取實際行動了,只有停止資源浪費,才能避免更多負面后果。在許多地方,新冠疫情的爆發降低了人類商業活動的水平,反而推動了《巴黎氣候協議》目標的實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