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11月28日消息,東營市正積極推動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字化轉型,大力實施包括設備升級在內的五大行動,旨在將設備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推進,全面增強自動化、信息化及集成化制造能力,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發展。
在東營,賽輪輪胎的生產車間內,一幕幕智能化的生產場景令人矚目。NPS智能成型機以驚人的速度運轉,僅需工人簡單操作,40秒內便能將胎面、胎圈等原料加工成輪胎胎胚。緊接著,機械手臂精準抓取,通過胎胚輸送線自動送至硫化工序。這只是賽輪輪胎智能化的一個縮影。其智能倉庫內,11個龍門機器人忙碌穿梭,高效地將各類輪胎分揀至指定區域,再通過輸送線送入高架立體倉庫。這種倉庫不僅節省土地60%以上,作業效率也大幅提升50%。
據炭黑產業網了解,賽輪輪胎智能倉庫技術員孫撒介紹,該倉庫能同時分揀440個規格的輪胎,最大存儲量達到半鋼子午線輪胎220萬套,每年可節省成本超過2000萬元,顯著降低了人力成本和操作誤差。今年,賽輪輪胎繼續深化智能化改造,引入53臺套智能設備,并通過“橡鏈云”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智能設計、管理、生產的全鏈條打通,能源利用率提高10%,產品不良品率降低60%,綜合運營成本降低20%。
東營市不僅關注單一企業的智能化改造,更在全局層面推進橡膠輪胎產業的資源整合與智能化升級。廣饒縣已實施72個智能化數字化改造項目,為90家企業提供了智能診斷,并兌現獎勵資金超5000萬元,有力推動了橡膠輪胎產業的提質增效。廣饒縣工信局技術改造室負責人劉江濤表示,將持續推動產業向“內涵式”發展轉型,依托特色技術和品牌形象提升產品價值,開拓更廣闊市場,助力打造“千億級橡膠輪胎產業集群”。
近年來,東營市聚焦石化、橡膠輪胎、石油裝備等優勢產業,在增量孵化的同時,積極培育數字產業企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連續兩年實現快速增長。上半年,東營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4.27%,增速位居全省首位。同時,推動工業企業數字經濟板塊剝離,引導華泰、海科等21家龍頭企業新成立信息技術服務企業,并累計培育62個省首版次高端軟件,位列全省第三,為東營市的數字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