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據車轅車轍網消息,近日,有關機構對當前輪胎行業全球格局,及國產輪胎競爭優勢做了全面分析,當前行業人士普遍缺乏信心,我們通過數據事實,來看看國產輪胎的未來發展前景是何等曠闊!
全球輪胎行業格局
全球輪胎市場為萬億級賽道,從2011年的14.83億條,到2019年全球輪胎消費量已達到約18億條。2020年全球輪胎市場受重創同比下滑約13%,預計全球需求在2022年底才能恢復至疫情前的市場規模。
根據米其林公布的年報顯示,2021年全球主要的輪胎消費市場主要集中在亞太地區、北美以及歐洲,分別占比為32.17%、24.71%、23.46%,占據了全球近八成的市場份額。
亞太地區是輪胎的生產主要地,我國輪胎產業常年來貿易順差為正,輪胎出口占據我國輪胎貿易的70%左右,2021年我國出口量達到5.91億條。

我國作為主要的輪胎生產國,產量占據全球產量近一半,其中70%的輪胎用于出口全球各地。經歷了前三年的低迷期后,我國輪胎產量在于2021年增長至近9億條,增長速率明顯加快。

自2015年開始,我國國內輪胎市場供給側改革起,陸續有中小企業退出輪胎市場。據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我國有27家輪胎企業被淘汰;2018年有25家破產或被拍賣;2019、2020、2021年分別淘汰企業36家、38家、23家。隨著國內輪胎產業產能的出清,由市場優勝劣汰所留下來的輪胎企業更能充分受益發展。
全球輪胎行業市場份額向東亞企業傾斜趨勢明顯。米其林、普利司通的市占率有逐年降低的趨勢:行業CR3(前三強)從2002年的56%下降到2017年的37%;行業CR6(前六強)從2002年的70%下降到51%。
近年來,美國對華輪胎貿易政策頻頻收緊,反補貼反傾銷調查使得中國輪胎行業長期被壓制。中策橡膠、賽輪輪胎、玲瓏輪胎等國內頭部企業已經逐步加快全球化布局,紛紛在東南亞以及歐洲建設工廠以規避貿易壁壘。
隨著亞太地區品牌力的不斷提升和海外建廠的策略推進,其低成本優勢將進一步突出,有望在未來持續提升市場份額。
國產輪胎崛起大步向前
國產輪胎人工成本優勢顯著
通過分析國內外輪胎企業的成本結構,可以看出,國內企業各成類別比例差距不大,原材料占據成本的近80%。而國外龍頭企業米其林、固特異等原材料占比僅有20%-40%,主要是因為國外輪胎企業普遍在全球擁有數個原材料加工廠,原材料需求有一定比例可以實現自供。
我國企業的人工成本具有顯著的優勢,所占比例均低于10%。國際龍頭輪胎企業人工成本普遍占成本結構的30%左右,員工薪酬占人工成本開支的七成以上。
員工薪酬方面,以米其林為代表的龍頭企業遠高于國內輪胎企業,例如賽輪輪胎總人均工資約為12.00萬元、玲瓏輪胎人均工資為9.68萬元,而米其林則高達37.68萬元。
根據固特異公布的年報數據,2018年至2020年三年的人工及制造費用占比從55%到64%,存在進一步上升趨勢,成本結構難以改善。
我國較低的人工成本將作為一個潛在的優勢,使得生產的產品在性價比上更具競爭力。
此外,國內輪胎企業單個工廠產能規模遠超世界巨頭輪胎企業一倍以上,單個工廠生產效率高,生產規模效應強。
中國汽車產業帶動輪胎發展
回顧國際輪胎企業的發展歷史,大多數都是伴隨所在國家汽車產業發展起來的。日本品牌普利司通伴隨日本車企成長,其配套先發優勢顯著。同樣的發展模式在韓泰輪胎在20世紀60、70年代在本土市場的崛起中也可以體現。
反觀我國國內,國產汽車品牌近年來發展迅猛,除了向中高端轉型外,產量銷量持續增長,其市場份額也在逐步提升,出口量創歷史新高。
2021年國產乘用車年銷量達到954.3萬輛,同比增長23.15%,國產汽車的市場份額也有了較大提升,達到了44.43%,比2020年的38.42%提升了6個百分點。
在汽車出口量方面,2021年達到201.5萬輛,同比增長一倍,突破多年來一直徘徊在100萬輛左右的歷史瓶頸。
我國的新能源汽車制造能力和智能化水平在世界上處于第一梯隊水平;另一方面我國車企普遍開始布局全球業務,長城汽車擁有4個海外全工藝生產基地和5個海外KD工廠,近期公布的2025戰略規劃期望達到全球銷量400萬臺;吉利汽車的全球業務遍布28個國家,海外銷售和網點達到227家,出口量達11.5萬輛。
國產輪胎短期壓力改善
自2020年原材料天然橡膠、順丁橡膠、炭黑等價格大幅上漲,近期疊加俄烏戰爭帶來的原油價格走高,給國內外輪胎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成本負擔,盈利能力普遍走弱,不過這問題正在逐步改善。
一方面,2022年第一季度天然橡膠、丁苯橡膠等原材料價格有所回落,有所緩解企業成本的開支。

另一方面,進入2022年初,海運價格受全球疫情的緩解,海運費有所回落,其中波羅的海集裝箱由中國/東亞至北美東西海岸的運費指數均有明顯下降,與最高時相比回落近50%。我國輪胎企業的出口利潤得到有效改善。
5月開始,我國疫情基本得到有效控制,上海市宣布于6月1日正式全面復工復產,根據乘聯會發布的消息,5月份我國汽車產銷量分別為192.6萬輛以及186.2萬輛,環比分別增長59.7%、57.6%,較4月份的數據大幅回漲。整車廠的復工復產將推動輪胎配套市場的復蘇,輪胎需求量將明顯增加。

同時,我國政府近期適度加大基建投資,促進需求改善和經濟平穩增長的政策也能增加對輪胎的需求量。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使得大卡車等乘用車使用頻率大大增加,輪胎的磨損速度加快,換胎率的提升加大了零售市場對于輪胎的需求量。
無論從短期還是長期,我國輪胎行業將正朝著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眼前的困境只是暫時的,堅定信心迎接挑戰,必將迎來崗多發展空間與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