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據車轅車轍網消息,缺芯迎來“一周年”,汽車和輪胎受到了多大影響?

12月份即將結束,汽車產業芯片短缺已經經歷了一年的時間,目前形勢仍然嚴峻。據相關媒體報道,預計缺芯導致2021年國內乘用車損失約150萬輛;預計全球減產汽車1131萬輛,按一輛配套5條輪胎(包含備胎)來算,相當于全球輪胎失去了5600多萬條配套業務。

最初,人們認為缺芯是一種暫時性現象,本應在今年下半年前消失,然而這種預測沒有成為現實,情況反倒變得更糟。
汽車為什么會缺芯片?
雖然汽車普遍使用的都是基礎芯片,但使用量卻非常大,一輛傳統燃油汽車就要使用到40-150種不等的芯片。
然而,汽車產業今年面臨著新能源的大轉型,新能源汽車的芯片使用量更高,基本是傳統燃油汽車的4-5倍。

對芯片制造商來說,汽車中使用的芯片集中在20~45nm成熟制程,這些產品利潤并不高,而且在一些芯片廠商看來,汽車需要的芯片很快就會被淘汰。
智能手機制造商才是芯片廠商的首選客戶,因為他們愿意購買更先進、利潤更高的芯片。要知道,蘋果單單為制造iPhone而花在芯片上的錢,就比整個汽車行業還要多。

目前的汽車芯片產業基本被瑞薩、恩智浦、英飛凌等全球7大供應商所壟斷,這些公司大多都把汽車芯片的工廠建在東南亞地區,這些地區疫情反復,又導致芯片直接減產40%。 輪胎配套受影響,缺芯何時結束?
輪胎廠的日子自然是不好過的,據外媒報道,輪胎制造商的配套業務受汽車缺芯影響,至少損失了20億美元(約人民幣127.44億元)的收入。

法國意法半導體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預測,缺芯危機起碼要到2023年初才會消除。英特爾公司首席執行官估計,芯片短缺的問題可能還會持續兩年。
或許,“幫助”不會來自供給側,而會來自需求側:各類商品價格的迅速上漲將迫使消費者放棄購買,從而導致有支付能力的總需求下降,之后,半導體廠商將逐步恢復對市場的控制。

比如在美國,11月一輛新車的平均價格為4.1萬美元,同比上漲17%(約6000美元);二手車價格漲幅更大,達到21%。國內,奔馳寶馬甚至用開票價回購二手車,然后賣給那些急于買車的消費者。
沒有理由認為這種“汽車通脹”將在年底前得到遏制,即使芯片短缺問題突然得到解決,被壓抑的需求也會在一段時間內影響市場。
結語:雖說中國輪胎配套業務不多,造成的損失不大,但今年國內影響輪胎廠利潤的麻煩事,已經夠多了。

可以確定的是,汽車、輪胎在內的許多行業受芯片短缺影響,將繼續對全球通脹構成壓力,進而給全球經濟帶來各種衍生的問題。
(原標題:減產5600萬條、損失127億,輪胎廠“芯痛”時刻...)
更多資訊,請關注炭黑產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