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態環境部宣布,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已完成啟動交易的各項準備工作,將于7月擇時啟動上線交易。

覆蓋8個高耗能行業
據悉,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首先啟動上線交易的是發電行業;下一步,將穩步擴大行業覆蓋范圍,以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這是中國首次從國家層面,將溫室氣體控排責任壓實到企業,通過市場倒逼機制,促進產業技術升級。
據了解,全國碳市場覆蓋范圍,明確了8個高耗能行業,并于“十四五”期間逐步納入。
這8個行業,包括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電力和民航。
根據安排,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交易中心落戶上海,碳配額登記系統設在武漢。
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長賴曉明此前表示,全國碳市場運行初期,預計首批參與者為控排企業,機構投資者和個人都不會參與。
碳市場以電力行業為突破口,2225家發電企業將率先開展交易。
化工行業交易方案正在制定
日前,在2021汽車輪胎跨界發展高峰論壇上,國家發改委專家特別提醒輪胎企業,碳中和問題必須引起足夠重視,要著手做好進入碳市場的準備。
據悉,生態環境部已向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發函,委托其開展石化和化工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相關工作。
這些工作主要包括:石化和化工行業碳配額分配方案制定和更新;石化和化工行業全國碳市場運行測試;石化和化工行業全國碳市場監測、報告和核查體系相關研究;配合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開展全國碳市場相關基礎能力建設等。
石化聯合會表示,會圍繞上述方面,深入開展組織及研究工作,為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做好各項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