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8 月 28 日消息,作為中國輪胎產業重要聚集地的山東廣饒,其當地骨干企業山東宏盛橡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宏盛橡膠”)近期因深陷近 1900 萬元巨額債務,再度被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伴隨企業失信,其法定代表人張友堯也因公司未履行生效法律文書所確定的義務,被依法采取限制高消費措施。這一系列司法動作不僅讓宏盛橡膠成為行業關注焦點,更側面反映出當前輪胎行業,特別是廣饒輪胎產業集群在轉型升級階段面臨的嚴峻挑戰與市場風險。
從案件具體情況來看,宏盛橡膠此次陷入失信困境源于連環債務糾紛,且這已不是企業首次面臨司法層面的約束。公開信息顯示,宏盛橡膠最新的失信記錄關聯案號為(2025)魯 0591 執恢 599 號案件,該案件的執行依據是(2020)魯 0591 民初 4017 號民事判決書,糾紛主體涉及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東營分行、山東大王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與宏盛橡膠等,核心為金融借款合同爭議。根據判決內容,宏盛橡膠需對山東大王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近 1885.5 萬元的借款本金,以及相應的利息、罰息、律師費等款項承擔連帶清償責任。但截至目前,宏盛橡膠仍 “全部未履行” 相關義務,且因 “違反財產報告制度”,于 2025 年 8 月 26 日被正式列入失信名單。回溯過往,宏盛橡膠的司法困境早有端倪:2024 年 1 月,廣饒縣人民法院就應東營萊商村鎮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勝中支行的申請,對宏盛橡膠及其實際控制人張友堯采取了限制高消費措施;2025 年 7 月 16 日,法院發布的限制消費令進一步明確,宏盛橡膠及張友堯在乘坐飛機、高鐵,入住星級酒店,購買不動產,參與旅游等方面均受到嚴格限制。種種跡象表明,宏盛橡膠的債務問題并非短期資金周轉難題,而是已陷入長期且深度的經營危機。
據炭黑產業網了解,宏盛橡膠并非新興企業,其成立于 2003 年,注冊資本達 1.08 億元,是一家擁有二十年發展歷程的老牌橡膠企業。公司坐落于廣饒縣大王鎮 —— 該區域因聚集了大量輪胎制造企業,素有 “中國輪胎之都” 的稱號。從業務布局來看,宏盛橡膠的經營范圍涵蓋全鋼輪胎、半鋼輪胎、工程車輪胎等多個品類,同時具備進出口經營權,此前在行業內占據一定市場地位。對于此次債務危機的成因,有分析指出,宏盛橡膠或涉及為關聯企業提供擔保等多重因素,這些因素疊加最終導致企業陷入債務困局。
從行業層面觀察,宏盛橡膠的債務危機為廣饒乃至全國輪胎行業敲響了警鐘。作為中國輪胎產業的核心聚集區,廣饒縣擁有數百家輪胎企業,形成了規模龐大的產業集群,但 “大而不強” 的問題始終存在,當前行業正處于從 “數量擴張” 向 “質量效益” 轉型的關鍵階段。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宏盛橡膠的案例并非個例,它暴露出部分傳統輪胎企業在公司治理、風險控制以及財務管理方面存在的短板。隨著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市場 “優勝劣汰” 的競爭法則將愈發凸顯。未來,只有那些能夠緊跟綠色化、智能化發展趨勢,堅持自主創新,同時構建穩健財務體系的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并實現持續發展。宏盛橡膠的 “失信” 經歷,無疑為行業內所有企業提供了具有警示意義的前車之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