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據中國汽車報消息,近日,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聯合印發《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了工業領域“十四五”、“十五五”低碳發展的具體目標和實現路徑,以確保工業領域碳排放在2030年前順利達峰。汽車行業系統性低碳轉型是工業領域達峰行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方案》為汽車行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新任務、新要求。我國是全球第一大汽車生產國和消費市場,新能源汽車產業也進入規模化快速發展的新階段。為有效發揮在實現“雙碳”目標中的積極支撐作用和對中上游產業鏈的有力帶動作用,應當切實做好汽車行業碳達峰工作。
一、汽車是推動工業碳減排的重要抓手
汽車產業是我國國民經濟重要的支柱性產業。過去幾年,汽車制造業產值在GDP中的占比、新車消費總額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的占比,以及汽車及相關產業的稅收、就業均占全國的10%左右。數據顯示,我國已連續13年保持全球新車產銷量第一;自2015年起,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7年位居全球第一。2022年上半年,我國汽車產銷量分別為1211.7萬輛與1205.7萬輛;出口量達121.8萬輛,同比增長47.1%;新能源汽車銷售約260萬輛,同比增長120%,占新車銷售比例的21.7%;汽車制造業營業收入4.09萬億元。
汽車制造業的增長為我國工業發展提供強大拉動力。汽車制造業是工業中的“皇冠”,代表一個國家的綜合工業水平。汽車產品由分布在動力、底盤、車身、電器等主要系統中上萬個不可拆解的獨立零部件組裝而成。據統計,我國規模以上整車制造企業不到200家,零部件制造企業超過1.4萬家。汽車產業鏈長、輻射面廣、帶動性強,其增長可以拉動鋼鐵、能源、橡膠、有色金屬、玻璃、化工、電子、紡織品等150多個關聯行業發展。
汽車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是我國碳排放的重要來源。汽車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包括材料生產、整車生產、維修保養等車輛周期階段和燃料生產、運輸、使用等燃料周期階段碳排放。根據中汽數據測算,2021年我國汽車行業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總量達到12億噸,燃料生產和使用產生的碳排放約占77%。另據有關機構研究,2019年我國道路交通碳排放(燃料使用碳排放)近8億噸,占我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8%左右、交通行業的85%以上。若同時考慮上游產業鏈產生的碳排放,汽車行業碳排放對我國碳排放總量的占比會更大。
綠色低碳成為汽車產品全球競爭的重要著力點。隨著碳中和在全球不斷推進,世界汽車大國對高碳產品設置障礙,以推動產業升級,搶占未來競爭高地。很多跨國車企也制定了碳中和戰略與目標,推動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的供應鏈和產銷體系。近年來,我國汽車產業加快綠色低碳轉型,但汽車碳管理體系尚未健全,且整車及動力電池等主要零部件碳排放強度仍然較高,與發達國家相比低碳競爭力相對薄弱,面臨國際碳貿易壁壘風險。
二、汽車行業應根據《方案》要求落實工作
從工作原則來看,汽車行業應將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愿景貫穿產業鏈各方面和全過程,堅持把節約能源資源放在首位,統籌發展與安全,深入實施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優化發展環境、提升創新能力。按照總體目標的要求,汽車行業應成為綠色低碳轉型的標桿,推動全產業鏈持續降低碳排放強度,率先打造高效、綠色、循環、低碳的制造體系。
1.應從五方面落實《方案》提出的重點任務。
基于《方案》提出的六大重點任務,筆者認為汽車行業應該從以下方面落實:
第一是調整產業結構,加快新能源汽車發展。研究表明,產業結構調整對“雙碳”目標的貢獻度超過50%,《方案》的首項重點任務就是產業結構調整。從汽車行業來看,產業結構調整就是要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為此,車企應加快新能源汽車產品的研發,在產品結構中增加新能源汽車占比。此外,還應發揮終端產品優勢,帶動產業鏈深度調整結構,如降低對鋼鐵、石化化工、有色金屬等其中高耗能高排放項目或產品的采購,完善以環保、能耗、質量、安全、技術為主的采購體系。
第二是做好能源雙控,提升能源效率。近年來,我國車輛使用環節的能耗在逐步降低,2021年乘用車平均燃料消耗量已降至5.1L/100km,且單車生命周期能耗逐年遞減,但乘用車車隊全生命周期能耗總量呈逐年遞增趨勢,其中材料生產階段能耗占比逐年增大。為此,除了繼續提升汽車使用能效,在乘用車基礎上進一步開展商用車“雙積分”管理,還應重視生產環節用能結構調整優化,控制化石能源消費,實施全環節電氣化轉型,開展能源監控與智慧化管理,并因時因地引進清潔能源。
第三是加大綠色制造規模,強化低碳屬性。“十三五”期間,整車、零部件等產業鏈相關企業積極參與綠色制造工程,發揮了示范帶頭作用,但從整個汽車工業來看,比重仍然不高。按照《方案》要求,下一步將在綠色指導體系中強化低碳屬性,為此車企應積極構建綠色制造體系,進一步提標改造,主動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和評價認證,打造綠色低碳工廠、“超級能效”和“零碳”工廠,編制綠色低碳年度發展報告。在供應鏈整合、創新低碳管理等關鍵領域發揮引領作用,將綠色低碳理念貫穿于產品設計、原料采購、生產、運輸、儲存、使用、回收處理的全過程,帶動供應鏈企業參與綠色制造工程,發布核心供應商碳減排成效報告,推動汽車供應鏈全鏈條綠色低碳發展。
第四是落實生產者責任,積極開展資源綜合利用。報廢汽車是重要的城市“礦山”,我國每年用于汽車制造的金屬、塑料、橡膠等材料超過4000萬噸,做好汽車資源綜合利用對緩解資源風險、實現資源節約與降碳協同發展意義重大。車企應貫徹落實《方案》,深入履行生產者責任,加強報廢汽車、動力電池等零部件的回收利用,與資源綜合利用企業合作探索廢舊動力電池在儲能、備電、充換電等領域的規模化梯次應用,開展關鍵零部件的再制造,提高資源再生利用水平,加大再生材料使用等,推動資源的高值化利用。
第五是增加綠色低碳技術儲備,以數字化賦能低碳化。
在汽車行業推進低碳技術、工藝、裝備創新突破和改造應用,以技術工藝革新、生產流程再造促進生產環節減碳去碳。同時強化低碳、零碳車用材料研發與推廣應用,降低汽車產品全生命周期碳強度。隨著產業的深度融合,數字化碳管理體系將是汽車行業“雙碳”工作的重要支撐。筆者認為,需加快建立汽車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低碳基礎數據平臺,強化汽車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與信息公開,為行業降碳減排提供數據支撐;建立汽車低碳技術資源庫,幫助企業選擇低碳技術、低碳材料、低碳工藝等。
2.發揮汽車全產業鏈帶動優勢,助力相關行業碳達峰。
從兩個重大行動來看,筆者認為應充分發揮汽車終端產品全產業鏈帶動優勢,按照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助力中上游重點行業開展碳達峰行動,同時發揮綠色低碳汽車產品在“雙碳”工作中的支撐作用,助力全社會達峰。
第一是以汽車制造為抓手推動中上游產業鏈綠色低碳轉型,助力重點行業達峰。盡快研究制定汽車綠色低碳發展路線圖,聚焦重點工序,不斷創新研發先進綠色制造技術,大幅降低生產能耗,實現智能化、綠色化升級。以整車企業為中心構建低碳產業鏈,逐步建立低碳采購制度,強化對各級供應商的碳管理要求,積極推動鋼鐵、石化化工、有色金屬等行業開展達峰行動,有效促進紡織、電子等行業的低碳發展,提高低碳產品和技術應用比例,整體實現產品碳排放強度降低,碳排放量得到控制。
第二是強化綠色低碳汽車產品開發推廣與供給,著力降低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落實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推行汽車產品綠色設計開發推廣。大力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適度超前建設充換電基礎設施,進一步提高公共領域新能源汽車比例,提升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到2030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占比達到40%左右;對標國際領先水平,推動汽車節能減排,實現2030年新車碳排放強度下降目標。開展汽車產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跡核算,采取減污降碳協同舉措,鼓勵企業積極進入綠色低碳產品名單,獲得綠色產品認證與標識,爭創綠色設計示范企業,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各個階段碳控排成效。
三、踐行央企責任,全面支撐《方案》落地實施
作為汽車行業首家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評價中心,中汽數據有限公司長期以來深耕汽車產品生命周期碳排放研究工作,致力于推動中國汽車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加快向碳中和邁進,也為應對氣候變化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目前,我們已建立本土化的汽車生命周期碳排放研究體系,形成汽車碳排放核算方法學、數據庫、模型、核算工具OBS,上線了中國工業碳排放信息系統(CICES),發起“中國汽車低碳行動計劃”。為進一步貫徹落實《方案》,我們將繼續做好如下工作:
1.強化標準技術研究支撐。推動建立完善的汽車行業碳排放管理標準體系,按照急用先行原則,深入開展汽車基礎通用、計量監測、企業碳排放核算、產品碳足跡核算、碳核查、碳披露、評價限額等標準技術研究,通過統一規范的核算標準等,引導企業加強碳排放統計核算能力建設、碳減排規劃制定與實施等,為行業碳排放管理工作奠定基礎。
2.做好綠色制造解決方案供應商。進一步開展汽車行業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綠色產品的低碳轉型路徑,通過發布汽車綠色發展指數(GDI)等引導企業實現生產模式綠色低碳轉型。持續開展中國生態汽車認證工作,引導車企建立綠色低碳產品開發機制,加大綠色低碳的產品供給。
3.打造一站式數字化低碳解決方案。為推動數字賦能汽車行業綠色低碳轉型,我們建立了中國工業碳排放信息系統(CICES),幫助汽車行業對供應鏈中的各個環節和各級產品的碳排放數據進行報送、管理和交互。為強化社會監督對汽車產品減排的作用,我們借鑒國外模式,正在搭建中國汽車碳排放信息公示平臺(CEPP),組織開展汽車產品碳足跡信息公示,并推廣使用碳足跡量化標識,以實現行業橫向對比、企業縱向對標、社會全面監督。此外,還推進“工業互聯網+綠色低碳”,開發產品碳足跡標準管理工具(PCFst)、低碳技術征集平臺及碳減排決策支持工具(CRDst),助力企業碳減排。
4.引導綠色金融為低碳轉型注入“活水”。為發揮綠色金融對汽車行業降碳減排的“活水”作用,我們將推動汽車產業與金融機構協同合作。一方面將支撐金融機構研究汽車行業綠色評級標準,幫助建立汽車行業綠色發展指導目錄和項目庫。另一方面,將助力金融資源精準對接企業融資需求,為汽車供應鏈企業提供多元化碳金融服務,如碳市場融資工具、碳市場交易工具等。
5.為全球綠色治理體系輸送中國方案。我們將繼續依托“世界汽車生命周期聯合研究工作組(WALCA)”,聯合國際機構開展汽車生命周期評價研究工作,促進評價方法的完善和實施,并圍繞產業碳排放研究體系、低碳技術、標準規范等深入研究合作。同時,聯合“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為“一帶一路”國家汽車行業綠色低碳轉型輸送中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