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9月28日消息,近日,全球知名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博世的首席執行官Stefan Hartung(史蒂凡·哈通)在9月21日透露,關于德國北部Hildesheim電動汽車工廠的未來運營狀況,公司尚未做出最終決定,同時,進一步的裁員措施也仍在考量之中。博世正與員工代表緊密協商,共同探討如何維持和提升工廠的競爭力。
對于外界關注的工廠關閉及裁員傳聞,博世中國方面向《中國經營報》的記者澄清,關于Hildesheim工廠的具體安排,公司目前還未有任何定論。管理層正在積極與員工代表溝通,旨在確保工廠的競爭力不受影響。
盡管博世Hildesheim工廠的關閉和裁員計劃尚未明確,但這一系列傳聞無疑揭示了博世當前所面臨的嚴峻挑戰。實際上,博世的境遇只是歐洲汽車零部件行業巨頭的一個縮影。據統計,今年以來,包括博世、采埃孚、法雷奧等在內的多家行業巨頭均宣布了裁員計劃。然而,在面對中國市場時,這些企業卻紛紛選擇加大投資力度。
據炭黑產業網了解,汽車行業分析師任萬付指出,傳統零部件巨頭如博世、采埃孚等,其優勢主要集中在與燃油車相關的電子電控和變速器等領域。然而,隨著全球電氣化浪潮的興起,特別是中國造車新勢力和美國特斯拉等車企帶來的電氣化革命,這些企業的傳統優勢正在逐漸減弱。
面對經濟不確定性和市場需求變化,多家汽車零部件巨頭今年采取了“瘦身”舉措。大眾汽車集團考慮關閉德國的一家汽車制造廠和零部件廠,并終止長期實施的就業保護協議。通用汽車公司也宣布將暫時解雇部分工人,以提高新款電動汽車的產量。此外,采埃孚集團也計劃減少德國員工人數,以應對電動汽車領域的變化。
博世在今年1月就宣布了裁員計劃,主要集中在智能駕駛與控制系統事業部。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認為,這些“瘦身”舉措反映了行業在面對經濟壓力和技術轉型時的應對策略,旨在降低成本、優化資源配置,并加速轉型以適應新興技術的發展趨勢。
盡管面臨挑戰,但博世中國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仍在不斷評估市場和業務發展,并致力于通過新產品和再培訓計劃保留工作崗位。同時,博世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并計劃在未來繼續加大投資。
值得注意的是,在各大汽車零部件巨頭的裁員計劃中,中國市場并未受到影響。相反,這些企業紛紛加碼中國市場,以利用中國巨大的市場潛力和持續增長的需求。博世過去10年在華累計投資超500億元,并設有多個生產基地和技術中心。采埃孚也將中國視為全球產品和技術率先推出的重要基地之一,并不斷加強在中國的本土化戰略。
輪胎巨頭普利司通同樣看好中國市場,計劃在未來3年內投入約5.62億元,用于加強生產基地建設和提升高端乘用車輪胎生產占比。這些舉措表明,盡管面臨全球市場的挑戰,但中國市場的吸引力和潛力仍然巨大,成為汽車零部件巨頭們紛紛加碼布局的重要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