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5 月 7 日消息,2025 年 5 月 3 日,美國正式對包括乘用車和輕型卡車輪胎在內的進口汽車零部件征收 25% 的關稅。這一舉措猶如一顆重磅炸彈,在全球輪胎市場掀起驚濤駭浪。尤其是中國輪胎企業,在原本就面臨高額關稅的情況下,此次更是雪上加霜。此前美國對中國輪胎的關稅為 245%,疊加新關稅后,中國輪胎出口到美國的稅率飆升至 270%。這意味著,中國輪胎工廠在美國市場的生意愈發艱難,特朗普時期開啟的關稅戰影響仍在持續發酵。
回溯這幾個月的關稅動態,可謂跌宕起伏。4 月 10 日,美國宣布對全球出口到其市場的產品加征對等關稅;短短 5 天后,4 月 15 日,對中國出口產品的關稅就升級到 245%。隨后半個月雖有 90 天關稅暫緩期,但仍需收取 10% 的關稅。可就在大家以為局勢稍緩時,4 月 29 日,美國突然表示要對汽車零部件征收 25% 的關稅,且明確這并非最終稅率,相關零部件還可能被征收反傾銷稅或反補貼稅。
據炭黑產業網了解,美國一系列關稅調整的背后,是其試圖奪回輪胎市場份額的野心。以 2024 年進口數據為證,美國進口輪胎已占其替換輪胎市場的 75%,進口額高達 1374 億人民幣。為了改變這一局面,美國不斷揮舞關稅大棒,試圖抬高進口輪胎價格,使其超越本土制造商產品價格。自 4 月關稅發布以來,固特異、住友橡膠、優科豪馬等輪胎巨頭紛紛對北美售價進行上調,住友橡膠部分產品價格漲幅最高達 25%。就連在美國本土建有工廠的固特異和優科豪馬,也以原材料進口價格因關稅上漲為由漲價,可見關稅影響之廣泛。
面對美國一而再、再而三的關稅上漲,中國輪胎廠已從最初的震驚變為無奈麻木。關稅漲 45% 時,利潤微薄但尚可勉強維持;漲至 145%,生意便已舉步維艱;到 245% 時,幾乎無利可圖;如今漲到 270%,更是讓眾多中國輪胎廠直接選擇放棄美國市場。出口美國之路被徹底堵死后,中國輪胎企業試圖開拓其他國家市場,然而困難重重。英國在 2024 年曾探討對中國卡車胎每條加稅 1000 元;歐盟在 2025 年繼續對中國卡客車輪胎征收反傾銷和反補貼關稅,新稅率為每條輪胎最高征收 35.75 歐元的反傾銷關稅,以及每條輪胎 3.75 - 57.28 歐元的反補貼關稅。歐盟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2 年到 2023 年中國出口到歐盟的卡車輪胎數量已出現下降。4 月底,歐盟還決定對中國多類商品征收從 7.3% 到 66.7% 不等的高額關稅,理由是中國產品在歐洲市場份額攀升影響本土產業。不僅如此,南非、南美也在持續加征對中國輪胎的關稅,俄羅斯在 2025 年開啟對中國輪胎的雙反調查。在這樣的四面圍堵下,中國輪胎出口之路荊棘叢生。
在此情形下,不少輪胎企業開始羨慕那些 10 年前就著手布局海外產能的同行。但實際上,這些企業的日子也并不好過。美國對東南亞的稅率將在兩個月后恢復到 40% 左右,歐盟稅率為 20%,摩洛哥稅率在 10%,南美稅率也在 10% 左右。5 月 3 日起征收的汽車零部件 25% 關稅,雖目前不適用于符合《美國 - 墨西哥 - 加拿大協議》要求的零件,但美國商務部后續將建立單獨征稅程序,墨西哥和加拿大被征收高額關稅似乎只是時間問題。這也解釋了為何倍耐力急于在美國擴產。目前倍耐力在美國本土產能僅 40 萬條,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其墨西哥工廠進口產品未來關稅變化不明。即便將墨西哥和美國產能開滿,也只能滿足美國市場 60% 的供應,剩余 40% 需依靠巴西和歐洲生產,而這兩地產品出口到美國分別要被征收 20% 和 10% 的關稅,成本大幅增加,讓倍耐力對美國擴產事宜焦慮萬分。
反觀那些本就在美國有工廠的輪胎企業,如米其林、固特異、韓泰輪胎和帝坦國際等,暫時松了一口氣。特別是帝坦國際,在收購 Carlstar 集團后,其特種輪胎、車輪以及戶外設備的生產與銷售規模進一步擴大。2024 年美國拖車用輪胎市場份額幾乎被進口輪胎占據,此次關稅提升海外產品價格,無疑為帝坦國際爭取更多市場份額創造了機會,因此在 4 月的采訪中,帝坦國際對未來美國市場銷售充滿熱切期待。而住友橡膠在 2024 年底決定關閉美國工廠,當時稱泰國工廠成本更低,即便被征收高額關稅也劃算。但如今泰國面臨 36% 的關稅和 25% 的汽車零部件關稅,泰國工廠是否還具成本優勢不得而知,至少從中國輪胎企業最新布局來看,泰國工廠的 “成本安全” 地位已動搖。美國這一系列關稅政策,正深刻改變著全球輪胎產業格局,未來走向充滿不確定性,中國輪胎企業在這場風暴中,亟待尋找新的生存與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