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據航空微讀消息,12月18日,在廣州開發區第四季度重大項目集中竣工投試產暨專精特新產業園啟動活動上,多個國家級重大科技項目啟用。
其中,總投資達17億元人民幣的航空輪胎大科學中心,首期7臺套動力學大科學裝置,正式投入使用。

該中心匯集全國19家單位、500多名科研人員,聚焦航空輪胎基礎原材料、航空輪胎適航標準等“卡脖子”領域開展攻關,實現國產航空輪胎零的突破。
據廣東粵港澳大灣區黃埔材料研究院副院長王杰透露,他們計劃用2年時間,讓C919等國產飛機上使用自主研發生產的航空輪胎。
“航空輪胎和普通輪胎不一樣,它有17層左右的結構,做成了不等于就可以用,因為需要有非常嚴格的測試評價體系和標準體系。”
王杰在當天啟動儀式上表示,總體上,大科學中心要破解兩個“卡脖子”關鍵環節。
第一個是航空輪胎用的基礎材料,比如通過合成橡膠方式,生產出高標準的特異號橡膠;
第二是解決中國民航輪胎沒有獨立的適航標準的難題,打破民航輪胎技術和關鍵評測體系在國外的局面。

根據計劃,2022年6月,航空輪胎大科學中心所有裝備將投入使用。
最快2年,國產飛機C919就能用上中國自主研發生產的航空輪胎,打破國外壟斷。
除此之外,大科學中心也將自主研發航空輪胎數字化軟件,進一步搶占輪胎技術的制高點。
未來,這些技術也將應用到新能源汽車輪胎的開發,通過新技術帶動新產業。
更多資訊,請關注炭黑產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