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10月20日消息,泰豐輪胎于10月17日舉行了一場說明會,會上公司副總經理呂新義揭示了企業近期面臨的挑戰與轉型策略。據其介紹,受美國反傾銷關稅政策波及,泰豐位于中壢與觀音的兩家工廠相繼陷入停產困境,且鑒于北美市場曾占據公司業務比重高達85%,這一變動直接導致公司去年下半年營業收入大幅下滑。
然而,呂新義強調,面對困境,泰豐并未坐以待斃。通過積極尋求海外代工合作,公司不僅在北美以外的市場開辟了新路徑,更在排產調度、新品研發及設備裝配等方面逐步步入正軌。自6月份以來,公司營收已呈現企穩回升態勢,至9月,單月營收突破3000萬臺幣大關(折合人民幣約665.4萬元),創下去年5月以來新高,標志著公司業務正逐步走出低谷。
在海外市場布局上,呂新義透露,泰豐正通過越南、泰國的代工廠向美國及其他市場供貨,同時,還與南港輪胎新豐廠建立了合作關系,以滿足臺灣及北美以外市場的需求。此外,公司正積極與大陸代工廠接洽,并著手規劃產品多元化發展戰略,以期進一步增強市場競爭力。
據炭黑產業網了解,在資產優化方面,泰豐子公司泰鑫工商綜合區的土地移轉限制已得到解除,該項目現已轉型為投資性不動產,估值超過57億臺幣。呂新義表示,公司將基于這一估值,力求實現資產效益的最大化。對于中壢廠的自辦重劃住宅土地項目,呂新義指出,該項目開發后將顯著提升公司盈利能力。目前,該廠區的地上建筑已全部拆除,后續將進入重新規劃與施工的新階段。
至于觀音廠的廠房與土地,呂新義表示,公司需首先處理廠內原有設備,并同步進行接洽評估。對于后續處理方案,無論是出租還是出售,公司均持開放態度進行考慮。值得注意的是,盡管當初購入成本較高,但據估算,這些資產的市場價值目前已實現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