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據華爾街見聞消息,歐洲暴漲的能源價格令當地工業企業苦不堪言,如今就連全球化工巨頭巴斯夫都撐不住了。
媒體稱,巴斯夫宣布由于高昂的能源成本令歐洲工業越來越缺乏競爭力,公司將不得不“盡快且永久地”在歐洲縮減生產規模。
巴斯夫:不得不“盡快且永久地”在歐洲減產
公司首席執行官Martin Brudermüller周三表示:
在過去十年間,歐洲化工行業一直增長乏力,而今年暴漲的天然氣和電力價格正給化工業造成壓力。
對此Brudermüller表示,歐洲天然氣危機以及更加嚴格的歐盟行業法規,迫使公司“盡快且永久地”削減在該地區的成本。
Brudermüller認為,削減成本對于“維護我們在德國和歐洲的中長期競爭力”是必要的。他此前還曾指出,禁運俄羅斯天然氣將使德國陷入二戰以來最大的危機。
巴斯夫的天然氣支出可以直接反映出公司所面臨的困境與挑戰。在今年前九個月,巴斯夫旗下歐洲工廠的天然氣支出比去年同期增加22億歐元。
巴斯夫曾在兩周前宣布,將在未來兩年內削減10億歐元成本,主要針對IT、通信和研發等“非生產領域”。
值得關注的是,在Brudermüller發表上述觀點之際,巴斯夫重申了其對今年全年銷售額的預測,在860億—890億歐元之間,不包括特殊項目的凈利潤在68億歐元—72億歐元之間。
其中今年第三季度的銷售額同比上漲12%至219億歐元,對此巴斯夫強調稱主要是因為產品價格上漲。
而稅前利潤下降5.38億歐元至12億歐元,對此巴斯夫表示,部分原因是由于其化工部門利潤下滑,其產品包括橡膠添加劑、用于太陽能(7.170, -0.04, -0.55%)電池板的鹽類和用于油漆的溶劑。
受能源危機沖擊后 巴斯夫將目光投向中國
作為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最重要市場便是德國本土,今年迄今為止在銷售額中的占比達到18%,但如今巴斯夫也開始逐漸將目光投向具有巨大增長潛力的中國市場。
9月,巴斯夫決定投資100億歐元,在中國廣東湛江建設一座世界級化工一體化基地,這是巴斯夫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一筆對外投資。
根據巴斯夫規劃,該基地將形成整合的價值鏈,產品涉及行業包括汽車、建筑、高鐵、電子電器、食品包裝、家庭和個人護理、航空航天和制藥等方面。
巴斯夫在之后曾發表聲明稱,此次投資將支持中國日益增長的需求。今年迄今為止,中國市場在巴斯夫銷售額中的占比已達到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