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剛剛落幕的CHINAPLAS 2025 國際橡塑展,以及其同期活動——第六屆 CHINAPLAS x CPRJ 塑料回收再生與循環經濟論壇暨展示會,小編發現,塑料循環經濟依然是全球聚焦的重要議題。

▲上周五,CHINAPLAS 2025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寶安)閉幕。
《CHINAPLAS 2025 展報》上刊發了一篇題為《塑料循環經濟困局待破,企業創新亮點頻現》的文章,文中深入剖析了當前行業面臨的現狀與挑戰,并結合企業實踐案例,探討了材料創新、工藝升級與模式重構的破局路徑。
2024年,全球塑料循環經濟取得了不少的進展,也面臨許多挑戰。全球塑料協議政府間談判在韓國完成了既定的五輪談判的最后一輪,沒有實現原計劃希望達成的最終協議,這為全球治理塑料污染的努力乃至全球整體推進塑料循環經濟的設想籠罩了一層陰影。
目前來看,主要國家和利益團隊的定位很難改變,而歐盟已經決定推動大多數意見一致的未來談判方向,這可能對2025年唯一的一次談判造成重大影響。
01
全球塑料循環經濟現狀與挑戰
歐盟的《包裝和包裝廢物法規》(Packaging and Packaging Waste Regulation,PPWR)已經開始實施,雖然經濟疲軟,但包裝循環經濟方向和策略已經確認,當然行動具體的相關細節和規則還有待發布。
此外,汽車和紡織等領域的循環經濟政策也將陸續發布,其中有關塑料部件和材料使用等要求,從設計,回收和再生塑料應用等角度都將對歐盟當地,乃至其他地區的供貨商業務發展戰略提供指引作用,從而影響其行業的整體發展。
在企業層面,品牌在2025年節點到來之際,紛紛表態難以實現自己提出的自愿性全球承諾,例如沃爾瑪,可口可樂,瑪氏,聯合利華等等。這證明了品牌在提出目標初期低估了建設塑料循環經濟的難度和復雜度。但值得留意的是,品牌的努力在過去7年幫助行業整體獲得大幅提升。
中國塑料高值回收行業近兩年披荊前行。2023年,歐盟對從中國進口原生PET(粘度不低于0.78)開展反傾銷調查,此后食品級再生PET粒子出口無辜被連帶,同樣受到反傾銷關稅限制。目前,中國PET瓶片在全球需求最大的幾個市場,包括日本,美國和歐盟都遭遇難以逾越壁壘。
此外,歐洲塑料回收商協會(Plastics Recyclers Europe,PRE)最近再次要求政府采取措施,通過貿易限制措施保護其塑料回收行業,并且聲稱進口原生和再生樹脂已經超過歐洲總樹脂用量20%,且主要再生樹脂生產下降5%。
再生聚烯烴相對情況好些,但由于再生聚烯烴接觸食品難度更高,目前包裝領域對再生聚烯烴需求容量相對較小。不過,再生聚烯烴對歐盟等出口通道依然通暢,競爭日趨激烈,玩家逐漸增多,中國代表企業包括金發科技、浙江麗孚、廣西梧州國龍、賽維爾、上海睿莫等等,都擁有FDA的不反對函。

▲上海睿莫環保新材料有限公司食品級PCR顆粒助力食品包裝綠色發展。
美國塑料回收產業更是高度依賴進口再生塑料滿足其國內用量,這與美國塑料回收率較低密切相關。除了墨西哥和加拿大獲益以外,東南亞出口美國的再生塑料數量也很多,其中泰國再生PET瓶片最多。東南亞塑料循環經濟發展比較分散,有的國家已經實施延伸生產者責任(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EPR)機制,例如越南和菲律賓,而泰國也正在探討其EPR機制,計劃2027年推出。
南亞國家的印度4月1日將實施EPR機制,其充滿雄心的再生含量目標即將實施,硬塑包裝30%,軟包10%,難度極大,超越歐盟目標,因此其進展和匯報情況將非常有趣。
02
中國塑料回收產業:機遇與壓力并存
中國再生PET的主要需求仍然來自紡織,然而PET瓶前端收集成本較為固定,而后端再生PET的需求價格受到新料的低價格壓制,同時環保再生聚酯纖維受到假冒產品的負面影響,溢價艱難,因此再生PET瓶片受到前后兩端擠壓,在整個價值鏈當中處于劣勢地位,最近兩年洗片廠經營情況普遍都不是很理想,甚至出現了虧損。
后端再生PET粒子出現一些分化,整體雖然盈利也不甚理想,但個別企業通過開發工業絲等應用,鎖定了固定客戶,獲得了市場先機。
相比之下,兩家PET化學回收企業SK化學和佳人新材料通過開發更多應用和銷售市場,經營情況較為樂觀,但這兩家企業產品所針對的后端需求市場也完全不同,SK化學通過將BHET深加工,用于生產包裝用再生PET或者改性PET等,瞄準高端應用。而佳人更多用于紡織纖維,同時正在不斷開發單體買家。

▲佳人新材料推出一款基于紡織品到紡織品循環理念的創新產品——ECOSO。
相比后端生產企業的不斷分化,PET瓶收集端近兩三年一直在不斷演變當中,一方面很多再生瓶片企業開始收縮自己的打包站數量,減少或者徹底擺脫打包站所帶來的虧損局面。另一方面,新資本沖入打包站領域,有的為了追求地方成績,有的為了搶占市場,但最終哪種模式將統一江湖,還有待觀察。
至于中國打包站近兩年所出現的一個共同的現象是小型化分選機進入,且普及率正在擴大,為打包站提升分選質量和節省人工提供了“武器”。
目前,中國塑料回收領域的更多進展來自硬質塑料領域,然而,軟塑回收領域進展緩慢。首先,國內沒有一條膜回收生產線(工藝)拿到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不反對函,相比之下,累計有十多條PP和HDPE回收線拿到了不反對函;其次,在當前全球高值再生塑料應用領域,例如食品,汽車和奢侈化妝品等,非常依賴的化學回收──廢塑料裂解技術。
國內的開發現狀是還鮮有企業拿出打通整個鏈條的應用案例,而依靠廢塑料作為原料,連續性的,以塑料循環回收為目的的商業化裂解裝置還沒有出現。這需要裂解技術公司,石化樹脂企業,包裝加工商和品牌合作,共同推動才可以實現。
回收后端較為活躍,由企業和資本推動和主導。但市場所面臨的塑料挑戰仍然不小,伴隨著原生塑料價格低靡和塑料的應用范圍更多被市場發掘,更多塑料產品進入流通渠道,并且互相之間也有競爭,例如PET在中小容量包裝開始呈現替代HDPE的趨勢。
此外,許多品牌企業對于回收端理解較少,在設計過程當中,甚至在新產品上,我們看到炭黑黑色,PVC等仍被經常使用。
03
總結
塑料循環經濟經過最近五六年的發展和廣泛倡導,已經到了關鍵時刻。碰到的挑戰也更為嚴峻,需要更多勇氣和決心推動改革,實現系統性轉變。單靠回收解決不了全部塑料廢棄物問題,但回收必然是系統建設的關鍵支柱,且回收也不僅僅是收集和再生,需要設計和生產端的配合,以及后端需求拉拽才能達成一個完整的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