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美國大選塵埃落定,特朗普以277票的優勢勝出,成功回歸白宮。這一結果宛如一顆投入國際經濟貿易湖面的巨石,掀起層層波瀾,而中國輪胎行業的生意,也必將在這股浪潮中經受到更深入、更長遠的影響。
貿易戰的陰霾再次籠罩
回顧2018年特朗普發動的中美貿易戰,對約四分之三的中國進口商品征收高達25%的關稅,其威力猶如狂風暴雨,幾乎將中國企業從美國市場掃地出門。
特朗普參選時就已經表態,他聲稱將采取更激進的關稅措施。這其中不僅涉及對中國輪胎直接加征關稅,而且對中國輪胎出口產業鏈相關的國家也會產生沖擊。
近日,美國商務部發布終裁決定,對進口自泰國的卡客車輪胎征收12.33%-48.39%的反傾銷稅。美國對泰國卡客車輪胎關稅的調整,可能截斷中國輪胎企業通過泰國轉口貿易的途徑。為了更好搶占美國輪胎市場,最近兩年,中策、賽輪等國內輪胎企業先后投資墨西哥工廠,但是,墨西哥作為美國的重要貿易伙伴,一旦其在貿易立場上進一步傾向美國,那么中國輪胎通過墨西哥進入美國市場的通道也將遭受重創。
中國輪胎企業在貿易戰的漩渦中,將再次面臨市場份額急劇萎縮、出口成本大幅攀升的艱難局面。原本就因貿易摩擦而繃緊的貿易關系,無疑會在特朗普新的關稅政策下變得更加岌岌可危,大量訂單可能流失,企業利潤空間將被進一步壓縮。貿易戰是目前特朗普上位后對中國輪胎企業最直接的影響,除貿易戰之外,其他經濟、地緣也恐受到更大影響。
美聯儲降息的連鎖反應
當地時間2024年11月7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調25個基點,降至4.5% - 4.75%之間,而在今年9月18日,美聯儲就已將其下調50個基點至4.75% - 5%之間,這是自2020年3月以來的首次降息。美聯儲降息這一舉措對中國輪胎出口和原材料價格影響深遠。
在原材料價格方面,情況較為復雜。一方面,對于部分依賴進口橡膠等原材料的中國輪胎企業來說,美聯儲降息會使從泰國、越南等橡膠產地進口原材料的成本面臨更大調整。然而,這種成本的變化導致輪胎企業利潤的損失。而且,如果全球市場對輪胎需求因經濟形勢變化而下降,那么原材料價格的波動可能進一步加劇,給輪胎企業的成本控制帶來更大的挑戰。企業可能陷入既要應對出口價格壓力,又要應對原材料價格不穩定的兩難境地。從出口角度來看,降息引發的匯率波動首當其沖。美聯儲降息可能導致經濟走弱,加上中美外匯結算匯率的影響可能嚴重擠壓了利潤空間。長期來看,可能導致一些中小輪胎出口企業因利潤微薄而難以為繼,甚至退出國際市場。
人民幣貶值的雙刃劍
特朗普贏得大選后,離岸人民幣在當地時間11月6日出現了逾五年最大跌幅,離岸人民幣兌美元下跌逾1.5%至盤中低點7.2096,雖然后續跌幅收窄并收于7.2036,但這一巨大跌幅依然引起了廣泛關注。這是2019年8月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對輪胎出口和輪胎價格產生了多方面的影響。
從積極的一面看,人民幣貶值在短期內賦予了中國輪胎出口一定的價格優勢。在國際市場上,外國客戶能用相同數量的外幣購買到更多的中國輪胎產品,這有望刺激國外市場對中國輪胎的需求,增加出口量。一些原本因價格因素而對中國輪胎持觀望態度的國外采購商,可能會在人民幣貶值的情況下加大采購力度。這對于緩解中國輪胎企業的庫存壓力、維持生產規模有一定的積極作用。然而,負面影響也不容忽視。人民幣匯率的大幅波動給國際市場帶來了不穩定的預期。國外客戶可能會擔憂人民幣匯率的后續走勢,從而在采購決策上變得更加謹慎。對于長期訂單,他們可能會要求更有利的價格條款或者減少訂單數量。而且,人民幣貶值可能會引發原材料進口成本的上升,如果企業不能有效轉嫁成本,利潤空間將進一步受到侵蝕。此外,匯率的不穩定也會影響輪胎企業的財務管理和風險控制,增加企業運營的不確定性。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輪胎生產國,每年的年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一半以上,且中國擁有眾多的輪胎制造企業,其中不乏規模龐大、實力雄厚的企業。曾經的中國輪胎從作坊式粗糙制造起步,靠著低價搶占更多市場。后來的輪胎企業發展到購買國際先進設備,生產高性價比輪胎讓產品走出去,行銷海外。特朗普勝選,“靴子落地”,美國對中國輪胎新的貿易壁壘勢必建立,往后中國輪胎的每一步都不好走,但是中國輪胎必須走出去,接下來各大輪胎企業必須順應潮流,走高質量發展之路,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品牌。同時,也要優化產業結構,加強內部管理,提高應對國際市場風險的能力,在變革中尋找新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