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據輪胎商業消息,近些年來,輪胎行業舉步維艱,看似逐漸恢復的輪胎市場背后是輪胎人的無私奉獻。尤其是近兩年的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腳步,生產、交通、銷售受阻無不觸動著輪胎人敏感的神經,不過盡管困難,不少輪胎企業還是實現了逆境翻盤,相比較死氣沉沉的輪胎市場,輪胎企業的表現無疑是給了輪胎行業希望。
輪胎企業生龍活虎
近期,不少輪胎企業都公布了三季度業績,和往常不同的是,多家輪胎企業利潤快速增長,逆勢翻盤,相比較之前可謂是一鳴驚人。國內已經披露財報的輪胎企業中,賽輪、森麒麟、貴州輪胎等表現優異,銷售額均大幅增長。同時也保持了比較高的利潤,說明部分中國輪胎企業確實打破了市場魔咒,賺得盆滿缽滿。當然輪胎企業三季度逆勢翻盤也是眾多因素推波助瀾所致,雖然國內輪胎市場一直沒有什么大的起色,但是國外輪胎市場的需求卻在急劇上升。同時全球疫情的平穩也使得外貿出口生意不像以前那樣艱難,隨著各輪胎企業出口訂單的增多,很好地彌補了因俄烏沖突導致的部分輪胎產能停滯,作為輪胎主要市場的歐洲迎來了國內輪胎企業的雪中送炭。同樣,中國輪胎企業的海外工廠在國內輪胎市場形勢不好時就是輪胎企業的定海神針。再加上國內市場正在經歷轉型,輪胎企業越來越重視原配輪胎市場。乘著國內刺激汽車產業利好政策的春風,在原配輪胎市場和新能源輪胎市場收獲頗豐。相比較之前輪胎企業熱衷于全鋼卡客車輪胎而言,輪胎企業進軍半鋼乘用車輪胎的意愿更加強烈。據資料顯示,2022年國內半鋼輪胎的開工率高于全鋼輪胎的開工率,說明全球市場對于半鋼輪胎的需求是非常大的,而國內輪胎企業正是抓住了全球半鋼輪胎的缺口從而逆勢翻盤。隨著歐洲等主要輪胎市場對于輪胎需求的持續,中國輪胎企業拓展海外市場的機會正在擴大。同時國內輪胎市場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普及以及貨運市場的逐漸復蘇,在原配和替換市場都將迎來新的局面。對于輪胎企業來說,近期原材料開始回落也降低了輪胎企業的成本,讓輪胎企業能夠更加放開手腳去開拓市場。
輪胎市場心如死灰
雖然說輪胎企業這邊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可是都是針對的國外市場。對于國內市場,長期的經濟壓力以及貨運形勢、疫情等因素讓輪胎店、經銷商的客戶越來越少。再加上國內輪胎市場長期內卷,讓在其中的輪胎人不得不天天跪著要飯。

尤其是這兩年疫情封路,嚴重依賴貨運運輸市場的全鋼輪胎市場幾乎腰斬。即便是金9銀10也不能撐起輪胎行業,輪胎行業哪里還有旺季這一說法呢。雖然當下輪胎企業仍然一張張漲價通知、一次次營銷活動,但上至輪胎企業負責人下到輪胎企業銷售員,都在爭著搶著拿業績說話。再加上輪胎企業一有風吹草動就漲價,讓渠道和門店都心驚膽戰。這要是擱往常,輪胎經銷商和門店肯定爭著進貨,但是現在經銷商門店能有零星訂單已經阿彌陀佛了。

所以,無論從電商還是實體店,都在不約而同地全線大促。輪胎電商更為明顯,而且促銷力度越來越大,即便是17、18、19寸的高端輪胎也只有幾百到1千元左右。很多的輪胎電商的售價已經比輪胎門店進價都低了,可見輪胎行業有多卷。反觀門店多了店租、人員等成本,輪胎價格只能比電商低,要不就會被扣上奸商的帽子,這樣的促銷不可能賺錢。不少輪胎店都表示現在的輪胎生意就是賠錢的,就看誰能挺得更久了。

可以看出,在國內的大環境下,輪胎店和經銷商等渠道只能采用“薄利多銷”的方式內卷。不過也是沒辦法,今年行情太差了,很多車主連車險錢都交不出來了,輪胎賣得貴等著喝西北風吧。競爭壓力日益增大,下游需求一片狼藉之下,輪胎市場就如一灘爛泥,輪胎人只能苦苦掙扎。而反觀輪胎企業近些年來在“踏出國門,走向全球”的號召下早早地開始布局海外市場,甚至早早地在海外建廠。而如今疫情等因素限制了一些地區的輪胎產能,中國輪胎抓住機會狠狠地賺了一筆,從而緩解了因國內輪胎市場疲軟而造成的消極影響。

未來,國內外巨大的需求反差還將持續,同時汽車后市場的轉型變革也會對輪胎市場產生深遠影響。面對市場的不穩定,輪胎企業、經銷商、輪胎店之間還需要相互理解與幫助。陽光總在風雨后,風雨過后有彩虹,隨著產業升級與市場調整。國內的輪胎需求,特別是新能源與貨運輪胎的需求會觸底反彈。從而給輪胎人帶來更多的生意機會。
(原標題:輪胎企業生龍活虎,輪胎市場心如死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