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據輪胎商業消息,2021上游行業漲價幾乎給輪胎行業帶來了此前難以想象的經營困難,但是2022困難似乎還要加碼——關稅將讓輪胎企業的處境更加艱難。
被漲價壓倒的輪胎企業
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輪胎價格至少比前一年上漲了近20%,然而這遠遠不足以抵消掉輪胎制造成本的上漲。從各企業財報中就可了解,輪胎漲價3%-5%時,原材料已經上漲7%左右,保守估計,2021年輪胎所有成本上升可達25%。
這不是一個小數字,不少輪胎企業甚至在成本太高(尤其是第三季度)和市場太差的兩個因素雙重夾擊下被迫停工。而更加不幸的是這個數字在2022年仍有繼續上漲的趨勢。不過業內人士預測,雖然從目前來看輪胎價格單次漲幅明顯高于去年同期,但全年頻繁程度應該會有所下降。
一方面,海運大概率在2022年迎來拐點,讓輪胎企業今年的出口壓力有所緩解;另一方面,在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以下簡稱:RCEP),讓輪胎企業在從泰國、印尼等東盟國家進口的天然橡膠以及其他合成品時可以享受零關稅進口,最終降低部分制造成本。因此,不少分析人士認為,今年國內輪胎企業即使會宣布漲價,但隨著2022年下半年多重利好消息助力,大規模頻繁漲價的情況可能難發生。
關稅重壓纏繞輪胎企業
既然提到了關稅,不少輪胎企業也都開始頭疼起來。自20220年開始,美國就在不斷“作妖”——由于美國對于中國輪胎,尤其是卡客車輪胎進口死咬不放,多家國內輪胎企業被“雙反”折騰得苦不堪言。
受超高關稅實施的影響,國內輪胎企業的成本一加再加,與此相對應的是從我國出口到美國市場的輪胎市場份額也不斷在被擠壓——有報道稱,自2020開啟“雙反”之路后,美國輪胎制造商協會成員的銷量增長了 22%。
從乘用車輪胎到輕卡輪胎的,美國對于中國輪胎的“雙反”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去年底,美國商務部發布公告,對原產于中國的卡客車輪胎,做出反補貼第一次復審終裁,其中對于浦林成山執行稅率提高了0.43個百分點,為17.47%;青島格銳達執行稅率下降了1.85個百分點,14.77%;其他復審企業執行稅率15.67%。
運輸價格還是飄忽不定,“雙反”重壓危如累卵,2022等待國內輪胎行業還將會是一場接一場“腥風血雨”。
壓不垮的2022
2020“黑天鵝”突來輪胎圈,輪胎人接受挑戰,挺了過去;2021,面對成本重壓,輪胎企業絞盡腦汁,多條腿走路也熬了過去;2022了,面對新一輪的挑戰,不少輪胎企業已經練就了一顆“強心臟”——該來的躲不過去。
面對今年的多重挑戰,相對于兩年前初遇“黑天鵝”的慌亂,多數輪胎企業已經學會了坦然應對。不是沒有應對過“雙反”,也是沒有應對過成本上漲挑戰,既然能夠挨過前兩年的寒冬,那就有信心堅持到曙光來臨之前。加油吧,輪胎人!
更多資訊,請關注炭黑產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