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www.kkhentai.com)據輪胎報訊:依托創新合作平臺,三峰輪胎的科技難題逐漸被解決。
山東創新高校與企業合作機制 破局產學研融合“堵點”用于礦山、露天煤礦的挖掘機輪胎磨損幾百個小時就破損,一直是威海市文登三峰輪胎有限公司的科技難題,而這個難題近期被青島大學的教授攻克了。近年來,山東高校和政府針對產學研融合的“堵點”,開展了富有成效的創新探索,激發出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產學研主體的創新合力。“中小企業的科技痛點是怕找到的科研團隊不對路,科技投資打水漂,而大學等科研機構又不可能墊錢去解決難題,這就形成了產學研融合的‘堵點’。”威海市科技局局長王厚全稱。針對這一“堵點”,威海市政府、青島大學、環翠區政府三方共建青島大學威海創新研究院,威海市政府三年共拿出2400萬元,資助青島大學集聚高端創新人才。威海市政府在此次合作中創新了科技經費使用機制。“過去科技經費都是選擇科技型企業直接支持,現在是把創新研究院作為一個平臺,由平臺打通‘堵點’,直抵企業科技痛點,目標是把資金用到解決科技難題的刀刃上。”王厚全稱。三峰輪胎的難題就是在這一合作機制下破解的。2019年底,在威海市科技局組織的產學研對接會上,三峰輪胎提出的科技需求點是把工程輪胎使用壽命,提高到世界最先進的7000至8000小時,初步測算需要花費研發經費300萬元。青島大學威海創新研究院給予這個科研項目100萬元的資金支持,同時通過申報創新創業高層次領軍人才項目,又獲得了50萬元的政府資金支持,“由此不用企業掏錢,我們就開始組建團隊進行橡膠石墨烯納米復合基礎原材料的研發。”青島大學威海創新研究院副院長谷正說。經過半年多時間的研發,由谷正領銜的高分子材料產業化研發團隊,成功改進了基礎原材料,使三峰工程輪胎使用壽命達到了3000小時,這個成果讓三峰輪胎看到了希望,有了進一步合作的愿望。“政府是按照項目撥錢,這個機制激發了大學主動找項目、聚人才的積極性。”青島大學副校長兼威海創新研究院理事長于永明告訴記者,為了配合這種新機制,青島大學也在機制上進行了創新,例如過去晉升職稱主要看論文水平,現在把與企業合作項目也納入了評價體系,以引導更多老師往解決企業具體問題上走,推動產學研的融合。為了讓研究院運行更順暢,青島大學威海創新研究院還創新了組織架構,以理事會為決策機構,威海市政府和青島大學各派出一位領導擔任理事長,專門成立了威海青威創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負責資金運籌。與此同時,青島大學把企業的科研需求信息發布在校內網上,鼓勵有意向的老師揭榜掛帥,與企業對接,動員更多的老師參與到產學研融合中。威海市科技局定期組織企業與大學科研團隊對接會,讓更多中小企業把科研需求釋放出來。“是青島大學威海創新研究院科研團隊的幫助,讓我們走在了行業前列。”威海威林特新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孟猛稱,他們是一家經營儲能電池組的企業,其中挖地鐵的大型盾構機儲能電池組,過去用的是鉛酸電池,儲能效率低、壽命短、污染重,而應用鋰電池組,這三個方面都會大幅改善,“但我們缺乏鋰電管理系統關鍵技術,找科研單位合作預先投入風險大,對我們這樣的中小企業來說難以承受,所以一直沒有突破。”青島大學威海創新研究院為企業找到了突破口。“威林特找到我們后,我們申請了研究院100萬元的項目資金支持,根據應用場景非常潮濕、振動強烈、電磁干擾源較多等境況,不斷做測試驗證,試驗了大半年時間,終于找到了完美的解決方案。”青島大學威海創新研究院新能源汽車電控系統研發團隊負責人李立偉說。如今,威海威林特新能源有限公司已成為行業內較早把鋰電池組應用到大型盾構機的企業,該技術應用到中鐵、中鐵建、北京城建等大型企業的地鐵建設中,帶動了整個行業的能源迭代。截至目前,青島大學威海創新研究院已組建了5個研發中心、12個研發團隊,圍繞新材料、生態環境、人工智能等多個領域開展了應用開發研究,為近百家企業開展了技術服務,與近50家企業簽署了技術合作協議,解決企業的難題數百個。
更多行情,請關注炭黑產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