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上線交易啟動儀式,以視頻連線形式舉行,在北京設主會場,在上海和湖北設分會場。
伴隨著這一市場啟動,全球規模最大的碳市場就此成立。
碳交易正式開始,各個行業,特別是能耗較高的制造業企業,對此很關注。
據了解,輪胎行業的碳交易,仍處在準備階段;
許多企業尚未認識到其重要性。

暫無統一行業標準
據報道,全國碳市場覆蓋范圍,明確了8個高耗能行業,并于“十四五”期間逐步納入。
這8個行業,包括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電力和民航。
其實,早在2017年,碳交易就被提上日程,并說要當年在全國鋪開,如今已推遲4年。
當時,在發改委的指導下,輪胎行業的碳排放權交易準備工作,也開始推進。
2017年5月22-24日,中國橡膠工業協會組織的輪胎、炭黑行業碳交易市場培訓會,在北京舉辦。
“屆時,有技術優勢、低排放的企業,可以依靠碳交易掙錢。這比賣輪胎要掙錢多了。”
在那次培訓期間,有專家曾這樣解釋碳交易對輪胎企業的利好作用。
山東省橡膠行業協會會長張洪民介紹稱,他們正就碳交易相關內容,在輪胎企業進行摸底調研。
“對于輪胎行業碳排放的計算方法,目前尚未有統一的行業標準。”張洪民表示,輪胎行業的碳交易,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有行業專家表示:“雖然橡膠加工從廣義上歸屬石化行業,但相關部門沒有明確將其歸類于高能耗行業。”
據悉,中國橡膠工業協會也正在做碳交易有關的準備工作。
大型輪胎廠家更具優勢
雖然許多輪胎廠家尚未做好面對碳交易的準備,但他們都有一個共識:同等水平下,輪胎企業規模大的更有優勢。

國內某大型輪胎廠商規劃部門負責人表示,他們的低碳減排工作,屬于行業領先水平,輪胎生產單位能耗連年下降。
他認為,低碳減排工作做得好,以前更多是企業社會責任的體現,碳交易啟動后,也能直接為公司創造收益了。
在張洪民看來,碳交易對輪胎行業是件大事。
“在當今行業洗牌的情況下,碳交易對大企業是加分項,行業集中度會進一步提高。”張洪民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