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2日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有記者提問,特朗普在競選美國總統時表示,他計劃對中國征收60%關稅。這對中國出口產生多大影響?
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王受文表示,中國經濟已經表現出非常強的韌性,潛力大、活力足。我們正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我們有能力化解和抵御外部沖擊帶來的影響。同時,歷史已經表明,一個國家對中國加征關稅并沒有解決這個國家自身所存在的貿易逆差問題,相反,它推高了這個國家從中國以及從其他國家進口產品的價格。因為最終關稅是由進口國的消費者和最終用戶來支付,它必然導致了消費者支付價格的上升,用戶成本在提高,物價上漲導致了通貨膨脹。
事實證明,為應對特朗普政府的新一輪政策,美國商家已開始積極囤貨。《華爾街日報》報道了近期美國客戶的詢價量有所增加,并明確指出能感受到美方客戶的擔憂情緒。這種提前囤貨的行為預計將在未來幾個月內持續推動中國出口的強勁增長。
經濟學家普遍預測,如此大規模的關稅措施將導致美國購物者支付的價格上升,因為進口商往往會將部分增加的稅收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具體而言,20%的全面關稅加上對中國商品加征的60%關稅,將使一個典型的美國中等收入家庭每年需額外承擔超過2600美元的成本。
對外積極擴展市場
在特朗普第一次執政期間,美國不僅對我國的新的乘用車、卡車、公共汽車子午線輪胎,以及農用、建筑、采礦輪胎和飛機輪胎等加稅,甚至連輪胎簾子布和橡膠內胎等相關材料也未能幸免。這一系列舉措無疑給中國輪胎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然而,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在失去美國這一曾經的市場后,中國輪胎行業積極開拓新市場,在西歐和中亞地區取得了顯著成績,并逐漸向非洲和南美市場滲透。
據炭黑產業網了解,歐洲現已成為中國輪胎的主要出口地,占比接近40%。這一成就得益于歐洲對高性價比汽車零部件的高需求,尤其是在通貨膨脹壓力、對俄羅斯制裁的情況下。
據歐洲輪胎和橡膠制造商協會(ETRMA)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23年歐洲乘用車和輕卡輪胎進口總量增長2%;中國進口份額顯著增加,來自中國的低成本輕卡輪胎持續獲得顯著份額,從2019年占進口量的59%增長至2023年全年的71.2%。2022年和2023年,來自中國的輪胎進口量均增加了超過1000萬條,截至2023年底,比2015年增加了超過4000萬條。
在卡車和客車輪胎方面,2023年歐洲卡車和客車輪胎進口量保持高位,但低于2022年峰值。據炭黑產業網了解,中國曾在2017年主導該市場,占據超過70%的份額,然而2018年的關稅調整導致中國輪胎進口量在次年大幅下滑75%。盡管今年上半年歐洲卡車和客車輪胎的總進口量下降了10.7%,但來自中國、越南和埃及的進口卻呈現增長態勢。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在2024年上半年占歐洲卡車和客車輪胎進口國第二位。
此外,亞洲市場也是中國輪胎的重要出口方向,占比達到27%。地理位置的鄰近降低了物流成本,使得中國輪胎在亞洲市場具有更強的競爭力。“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更是加強了中國與亞洲國家的貿易聯系,為中國輪胎的出口開辟了新途徑。亞洲新興經濟體的汽車市場快速增長,也為中國輪胎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對內強化政策支持
7月2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印發《關于加力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將安排3000億資金支持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汽車補貼力度加大,推動輪胎市場增長;老舊營運貨車報廢更新,助力商用車換代,全鋼胎市場迎新銷量;汽車后市場隨以舊換新政策推進,服務需求將增長。
山東作為輪胎生產大省,正積極推動輪胎行業新質生產力的發展。省工信廳聯合6部門發布的《山東省推動輪胎行業發展新質生產力行動計劃(2024-2027年)》明確,至2027年總營收目標為1800億。為此,山東將培育優質企業、推動產業集群化、促進產業鏈深度融合,并調整管理策略,輪胎鑄造項目不再按“兩高”管理,同時加強產能監測,持續淘汰落后產能。自2018年以來,山東輪胎產業已歷經多輪落后產能淘汰,累計淘汰千萬產能,當前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此舉將有力提升我國輪胎行業的整體競爭力。
據小編了解,當前已有超過20家中國企業在美國周邊國家設立工廠,其中墨西哥成為多數企業的優選地點,旨在利用這一地理優勢輻射北美及南非市場。面對特朗普時期的征稅政策,我國企業并未止步。國內某輪胎企業在接受采訪時明確表示,他們不會放棄美國市場,而是將探索其他途徑進入,強調除美國外的北美及南美市場均蘊藏著巨大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