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據公司輿情消息,8月26日,宏柏新材(605366.SH)(以下簡稱“公司”)發布2022年半年度報告,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52億元,同比增長81.29%,歸母凈利潤2.38億元,同比增長287.99%,扣非歸母凈利潤2.28億元,同比增長385.66%,業績實現大幅增長。
宏柏新材主要從事功能性硅烷、納米硅材料等硅基新材料及其化學助劑的研發、生產與銷售。2016-2021年,其含硫硅烷偶聯劑在全球和國內市場的占有率連續六年位列第一,已成為國內功能性硅烷行業龍頭企業之一,行業排名前三。
據半年度報告,公司業績增長一方面得益于全產業鏈和循環經濟降本增效,另一方面,受益于產品下游市場需求穩步增長,訂單量價齊升。
基于三氯氫硅擴產即將釋放 進入高附加值硅烷品類
宏柏新材目前產品有硅烷偶聯劑與氣相白炭黑等,其中以含硫硅烷偶聯劑為主要產品,含硫硅烷是國內功能性硅烷中產量占比最大的產品,公司含硫硅烷生產線全球產能最大,下游用于橡膠及輪胎制造,降低輪胎滾動阻力,可降低油耗,減少廢氣排放,因此廣泛應用于“綠色輪胎”。
2019-2021 年,宏柏新材硅烷偶聯劑的營收占比分別為 91.1%、88.0%、86.8%,并且貢獻大部分利潤。整體營收從 2016 年6.35 億元增長至2021 年12.83 億元,CAGR 為 15.1%,歸母凈利潤從2016年0.77 億元增長至2021年1.68 億元,CAGR 為16.9%。
公司的業績呈向好趨勢,據從公司內部人士了解到,主要得益于在行業中率先建立的氯元素閉鎖循環產業鏈。
據宏柏新材介紹,公司建立了完整的“硅塊-三氯氫硅-中間體-功能性硅烷-氣相白炭黑” 全過程氯元素閉鎖循環產業鏈,是行業內最早,國內唯一,幫助公司提升成本效益和保證持續生產。產業鏈中的氯化氫回收利用持續生產終端硅烷偶聯劑產品,無需對外采購氯氣,副產物四氯化硅回收用來生產氣相白炭黑,省去了原材料成本,規避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擴增原料端三氯氫硅的產能即將投產,終端產品也能擴大產量,且公司能根據供需靈活調整對外銷售及自用比例,這是公司多年生產經驗建立的競爭壁壘。
據國聯證券研報,公司目前上游配套 5 萬噸三氯氫硅產能,終端已有硅烷偶聯劑產能 6 萬噸,白炭黑產能 0.6 萬噸,另外2021 年投產的 1.5 萬噸苯基和辛基硅烷,正逐步放量。
自建的全產業鏈能保障產品持續供應,也能便于企業全程把控產品質量,保證出品,拉升訂單量。2022年上半年,宏柏新材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為2.04億元,同比增長231.55%。公告所稱是收到銷售商品款增加所致。可見,宏柏新材銷量增長,獲下游客戶較高認可度。
對于功能性硅烷產品的未來規劃,公司透露,已經做好了儲備。
據公告,今年第三季度,第二套5萬噸/年三氯氫硅將投產,將擁有三氯氫硅產能 10 萬噸/年,大幅增加了終端硅烷產能;4萬噸/年硅基新材料也于三季度投產,為公司新增了2萬噸/年氣相白炭黑與2萬噸/年高溫硅橡膠產能;另外9000 噸氨基硅烷和3 萬噸特種硅烷產能于四季度投產,用于新能源汽車鋰電池的氣凝膠項目推進中。
宏柏新材目前正在全力打造產品平臺型公司,隨著多個硅基功能性材料建設項目的投產,形成了一系列產品矩陣,各個項目產能按釋放時間點可預估今年下半年將貢獻業績增量。新增的下游硅烷產能未來也受益于三氯氫硅價格上漲紅利,使公司利潤有想象空間。
2022年5月以來,三氯氫硅價格上漲至高位保持。據百川盈孚數據,多晶硅逐漸釋放在建產能,但上游原材料三氯氫硅產能建設周期長,形成供需偏緊的局面,因此價格也持續上行,今年5月31日國內三氯氫硅價格為21000元/噸,較年初上漲75.00%。三氯氫硅是宏柏新材硅烷產品的核心原材料,在原材料高價推動下,硅烷產品售價有一定提升空間,再疊加即將投產的三氯氫硅產能,公司利潤有望受益。
產業鏈橫向延展至光伏行業,即將貢獻業績增量
Wind數據顯示,今年年初至6月14日,宏柏新材股價上漲了169.78%,收獲多個漲停板。市場上對其漲停分析多集中于“有機硅+新材料+光伏上游”,從公司了解到,其第二套5萬噸/年三氯氫硅裝置將于今年三季度投產,對生產線進行了技改升級,可生產光伏級三氯氫硅并外售給多晶硅企業,光伏級三氯氫硅是合成多晶硅的原料,多晶硅用于生產光伏電池。
宏柏新材對產業鏈做了橫向延展,拓展下游應用至高景氣度的新能源光伏行業。
據國信證券研報,多晶硅首次投料開車時對光伏級三氯氫硅的需求為總產能的20%,連續生產時則為總產能的10%-30%,是多晶硅生產的重要原料。
而關于多晶硅的產能,中國工業協會硅業分會常務副會長林如海表示,預計2022年國內多晶硅產能將達到119萬噸/年,全球占比將提升至88.3%;產量將達到81萬噸,全球占比將提升至85.3%。隨著多晶硅產能的逐步釋放,同步拉升了對核心原料光伏級三氯氫硅的需求量。
三氯氫硅多數廠商用于自用,擴建產能一般較謹慎,所以需求量的增長形成了供需偏緊的局面。據國金證券研報統計,預測2022-2024年,多晶硅廠商需外購光伏級三氯氫硅分別為9.7、15.7、16.8萬噸,3年復合增速為29%左右,而光伏級外售量分別為9.7、15.4、16.7萬噸,因此形成供需缺口分別為0、-0.3、-0.1萬噸。
供需不平衡關系自然推動了光伏級價格上漲。百川盈孚數據顯示,光伏級三氯氫硅自今年3月份以來從18000元/噸上漲至27000-27500元/噸,個別商家報價達到28000-30000元/噸,廠家光伏級稅前毛利約16000-17000元/噸。毛利空間大,疊加公司自制原材料三氯氫硅從而控制了成本,利潤水平將受益。
“雙碳”背景和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共同需求下,中國光伏行業協會預測,2022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量預計在75GW到90GW之間,2025年樂觀估計有望達到110GW,較2021年實現翻倍增長。且現如今歐洲能源危機加劇,國際光伏需求旺盛,我國制造具備產能優勢,加上人民幣匯率影響,我國出口持續受益。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數據,2022年上半年,我國光伏產品出口總額約259億美元,同比增長113%。公司即將投產的光伏級三氯氫硅處于上升的市場需求中。
“公司產業鏈在橫向和縱向都做了延伸,增加有可觀需求量的新品類,隨著將來投產,建設平臺型新材料供應商的目標又推進了一步。”宏柏新材相關負責人如是說。(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