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據中國汽車報消息,一夜之間,有關德國零部件巨頭大陸集團考慮拆分的消息傳得沸沸揚揚。
據德國《經理人》雜志近日報道,大陸集團正考慮拆分為4家獨立的公司,分別是自動駕駛、汽車、輪胎和康迪泰克(ContiTech),從而將該集團的市值從目前的大約175億歐元提升至400億~450億歐元。報道發出后,大陸集團股價應聲上漲3.5%。
對此,大陸集團拒絕置評,并表示目前沒有改變公司結構的計劃。不過,無風不起浪,就在兩周前,路透社援引德國《商報》報道稱,繼動力總成部門(即現在的緯湃科技)拆分上市后,大陸集團正考慮在2023年或稍晚時候將其自動駕駛部門剝離上市。可以看出,集團層面的拆分事關重大,需要慎重考量,但不乏提議聲。
01
動力總成拆分打頭陣
德國《經理人》雜志稱,大陸集團考慮拆分為自動駕駛、汽車、輪胎和康迪泰克這4個部分,未來這4家公司可能會被出售,也可能單獨上市。該雜志還稱,為了實現拆分,大陸集團必須說服其大股東舍弗勒家族接受這一計劃,而后者可能會持反對聲。至于原因,該雜志未明確說明。
另外,今年2月8日,路透社援引德國《商報》報道稱,知情人士透露,大陸集團希望拆分其自動駕駛業務,并正在考慮將該部門單獨上市。知情人士表示,大陸集團的自動駕駛部門將從2023年1月1日起成為一個獨立的法律實體,未來也可能會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大陸集團同樣未證實這一報道,并表示業務領域的協同合作是公司目前的重中之重。“目前沒有進一步的計劃。”該公司發言人表示。
雖然官方未予證實,但從消息傳出后大陸集團股價上漲來看,資本市場看好其拆分,且相似的一幕似乎正在上演。
記者猶記得4年前,即在2018年1月舉行的美國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大陸集團有意拆分業務獨立上市的消息不脛而走,引發廣泛關注。當時官方表態也是尚未作出任何決定。僅僅半年后,即2018年7月,大陸集團對外官宣,稱要進行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組織架構調整,將集團分為三大板塊:動力總成、汽車和橡膠。
在這次架構調整之前,大陸集團主要擁有兩大業務部:汽車和橡膠。其中,前者包括底盤及安全、內飾、動力總成三塊業務,后者則是馬牌輪胎和康迪泰克兩塊業務。
調整之后,馬牌輪胎和康迪泰克所屬的橡膠部門保持不變。原來的底盤及安全、內飾兩塊業務改編成兩塊新業務——自動駕駛和車聯網,歸屬于汽車部門。涵蓋內燃機、電驅動系統及相關解決方案的動力總成板塊則剝離出去,并獨立上市。
動力總成板塊原計劃2019年中IPO,之后由于全球汽車行業陷入低迷,再加上疫情爆發,上市時間推遲了兩年,最終于2021年9月16日以“緯湃科技”這一名稱在法蘭克福上市。此舉既為電動化轉型提供了融資渠道,也給集團松綁,使其可以全面發力智能駕駛和新出行業務。
02
組織架構重組加速
事實上,在2018年宣布剝離動力總成板塊時,大陸集團就對外透露,不排除未來把輪胎和康迪泰克也拆分出去,但當時管理層擔心變動太大影響股價,所以打算暫時先緩緩。
在動力總成板塊,即緯湃科技上市半個月后,2021年9月底,大陸集團監事會通過了集團組織架構的進一步調整,宣布自2022年1月1日起,集團將由汽車、輪胎和康迪泰克三大子集團組成,子集團彼此平等且獨立。此舉無疑有助于降低業務運營的復雜性,并提高集團的速度和透明度,更快回應市場變化。
具體來看,輪胎和康迪泰克的業務及架構相對穩定,而汽車子集團變動較大,原本的自動駕駛和車聯網兩個板塊解散,重組為5個事業群:自動駕駛及出行、安全及動態控制、智慧出行、用戶體驗、架構及車聯網。其中,“自動駕駛及出行”涵蓋了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及自動駕駛的業務;“安全及動態控制”涵蓋了安全電子產品、傳感器、制動和底盤系統相關的業務。后三個事業群則是車聯網相關。
通過一系列重組措施,大陸集團希望提高盈利能力和股東價值,并面向電動化、智能化快速推進轉型。從動力總成板塊上市到3大子集團的成立可以看出,大陸集團的架構重組在加速。從當前集團架構來看,德國《經理人》雜志所透露出來的拆分計劃并非不可行,至少輪胎和康迪泰克兩個板塊本身就相對獨立。至于自動駕駛,不少企業也曾嘗試將自動駕駛部門獨立。例如,滴滴出行3年前宣布旗下自動駕駛部門升級為獨立公司;去年被高通收購的自動駕駛公司維寧爾原本是奧托立夫的電子與自動駕駛部門。
當然,新的組織架構剛剛生效不到2個月,短時間內大陸集團可能不會進行大的調整,但隨著行業變革加速,未來架構再調整還是很有可能的。
更多炭黑資訊,請關注炭黑產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