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8 月 3 日消息,在微塑料污染的源頭探討中,吸管與塑料袋常被視為主要元兇,然而實際情況是,輪胎才是這一污染問題的關鍵誘因。汽車輪胎在使用過程中會逐漸磨損變薄,每隔數年便需更換,而磨損產生的材料去向卻鮮少被關注。
這些磨損產生的材料大多隨環境遷移進入河流。輪胎中合成橡膠形成的微小微塑料顆粒,攜帶多種化學物質,不僅會進入魚類、螃蟹等水生生物體內,還可能通過食物鏈傳遞給食用這些生物的人類。每年有數百萬噸塑料廢物流入全球海洋,最新研究顯示,輪胎磨損顆粒在陸地和水中所有微塑料中的占比約為 45%。
汽車行駛時,輪胎會脫落微塑料顆粒,雨水將其沖刷至溝渠,進而流入小溪、湖泊、河流及海洋。在此過程中,魚類、螃蟹、牡蠣等水生生物常將這些顆粒攝入體內。其中的有毒化學物質不僅影響水生生物自身,還會波及所有捕食它們的生物。像彩虹鱒魚、溪鱒魚和銀鮭魚等物種,已出現因輪胎磨損顆粒相關有毒物質而死亡的情況。據炭黑產業網了解,2020 年的研究發現,華盛頓州河流中超過一半返回的銀鮭在產卵前死亡,主要原因是 6PPD-Q—— 一種來自輪胎中防止降解的添加劑 6PPD 的化學物質。
輪胎磨損顆粒的影響并非僅限于水生生物。人類和動物,尤其是居住在主要道路附近的群體,可能暴露于空氣中的這類顆粒。研究已在兒童和成人的尿液中檢測到 6PPD-Q,盡管其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仍在研究中,但近期成果表明,暴露可能損害肝臟、肺和腎臟等多個器官。密西西比州牛津市的一項檢測顯示,兩次暴雨后,從道路和停車場收集的 24 升徑流污水中,輪胎磨損顆粒超過 30,000 個,而交通繁忙區域的濃度預計會更高。
2023 年,州際技術與監管委員會建議尋找并使用 6PPD 的替代品,以減少環境中 6PPD-Q 的含量,但輪胎制造商表示目前尚無合適替代物。為此,密西西比大學啟動了一個新項目,嘗試利用農業廢棄物中易獲取且低成本的天然材料,從水道中可持續地清除輪胎磨損顆粒。
研究中測試的松木屑和生物炭,能去除大部分輪胎橡膠顆粒。生物炭因具有大表面積、多孔結構、豐富的化學結合基團、高穩定性、強吸附能力且成本低,是去除水中污染物的成熟材料;木片則因其豐富的天然有機化合物,也被證實可去除污染物。其他科學家曾用沙子過濾微塑料,但去除率低于生物炭。
密西西比大學實驗室設計了一種生物過濾系統,將填充生物炭和木片的過濾襪置于排水出口。在兩個月內的兩次暴雨期間,研究人員收集了過濾器安裝前后的徑流樣本,測量輪胎磨損顆粒濃度后發現,安裝后濃度顯著降低。輪胎磨損顆粒獨特的長條形和鋸齒狀特征,使其在暴雨中易被這些材料的孔隙卡住或纏繞,即便最小的顆粒也會被材料的復雜網格困住。不過,仍需在交通繁忙環境中進行長期監測,以充分確定該方法的有效性和可擴展性。同時,過濾材料的來源也需關注,未經過熱解的原始農業廢棄物是否會釋放有機污染物,仍是需要考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