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9月30日消息,近日,四川輕化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傳來振奮人心的消息,陳建教授率領的科研團隊在高分子科學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他們獨立提出了全新的炭黑超硬度概念,為橡膠耐磨補強提供了顛覆性的理論解釋,成功揭示了長久以來汽車輪胎為何保持黑色的秘密,為高分子科學行業帶來了理論與實踐的雙重革新。
陳建教授在高分子物理教學的深入研究中,發現現有理論在解釋炭黑提高耐磨性方面存在明顯不足。盡管主流理論能夠解釋部分實驗現象,但對于炭黑加入量與性能關系的預測卻顯得力不從心。為此,陳建教授提出了炭黑表面高硬度的概論,以及完整的炭黑補強耐磨三要素理論。這一理論不僅具備預測與判斷功能,還能夠直接指導企業的科技發展和高校教學內容的更新。
據炭黑產業網了解,陳建教授的新理論涵蓋了炭黑在橡膠補強中的不可替代性,特別是炭黑表面超硬度對耐磨性的關鍵作用。該理論認為,輪胎在工作時,實際上是炭黑顆粒與地面接觸,而炭黑表面的超硬度正是耐磨的關鍵因素。這一發現對于炭黑生產企業和輪胎企業來說,無疑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多年來,陳建教授的炭黑研究團隊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下,不斷取得豐碩成果。他們不僅成功命中了炭黑產業的第一項自然基金,還相繼獲得了關于炭黑活性和炭黑結合膠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支持。團隊在研究過程中,利用盒子法計算炭黑分形值,建立了微觀形貌結構數據庫,并拍出了高質量的圖片,確定了高結構炭黑聚集體的結構特點。這些研究成果為后續的炭黑研究提供了寶貴的方向和啟示。
陳建教授發現新理論的過程頗具戲劇性。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小組研究一度陷入瓶頸。然而,在與研究生討論實驗時,陳建教授獲得了靈感。經過艱苦的實驗,他們成功測定了炭黑表面的硬度,并在全國炭黑展望會上引發了轟動。2023年,這一成果在世界炭黑大會上正式宣布,引起了中外企業和橡膠媒體的廣泛關注。
然而,輪胎和炭黑行業仍面臨著諸多挑戰。近年來,炭黑基礎理論研究停滯不前,老一代科學家的離世或退休導致新研究者的缺乏。同時,王夢姣先生提出的區分炭黑表面活性的反氣相色譜法未能在企業中得到廣泛貫徹,也未上升為國際標準。如果無法解釋清楚炭黑補強的本質,輪胎技術將面臨被動局面,甚至可能面臨替代填料、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挑戰。
陳建教授團隊的研究成果為炭黑和輪胎行業帶來了新的希望與挑戰。他們的創新理論有望得到廣泛認可與應用,推動整個行業不斷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