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本標準按照 GB/T 1.1-2009 給出的規則起草。
本標準代替 GB/T 20020—2005《氣相二氧化硅》,與 GB/T 20020—2005 相比,主要技術變化如下:
——將"分類名稱"更改為"典型分類名稱"(見 3.3 表1的表題,2005 版的表1);
——刪除了典型分類名稱中 A50 和 A70的 NSA 典型值(見 3.3 的表1,2005 版的表1);
——修改了部分項目的技術指標及其允許波動范圍(見4.2 表 2,2005 版的表 2);
——刪除了引入文件 GB/T 1717、GB/T 5211.3、GB/T 5211.4、GB/T 5211.14(見第2章);
——增加了規范性附錄 E、附錄 F、附錄 G 和附錄 H(見第 5 章);
——出廠檢驗刪除了灼燒減量、二氧化硅含量這兩項(見6.1,2005 版的 6.1);
——增加了"g)客戶提出型式檢驗要求時"(見 6.2.1);
——增加了"大型防水聚丙烯編織袋包裝"(見7.1);
——將"不銹鋼采樣勺"修改為"硬質塑料或其他耐腐蝕采樣勻",同時將"不銹鋼管"修改為"其他耐腐蝕材質"(見 8.1,2005 版的8,1);
——采樣管的直徑由"25 mm"增大至"40 mm",長度由"300 mm"增加至"600 mm"(見8.1的圖1,2005 版的圖1);
——將"能盛 200 g氣相二氧化硅的旋蓋廣口瓶或其他不污染氣相二氧化硅的容器"修改為"根據采樣用途確定樣品容器大小,可為潔凈、干燥旋蓋廣口瓶或其他不污染氣相二氧化硅可密閉的容器"(見8.2,2005 版的8.2);
——細化了采樣總量(見8.4,2005 版的8.4);
——增加了采集的樣品需密閉儲存的要求(見8.5);
——將"在第二個燒杯中加入15 cm3硝酸"修改為"在第二個燒杯中加入 20 cm3硝酸"(見附錄D.6,2005 版附錄D.6)。
本標準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提出。
本標準由全國橡膠與橡膠制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炭黑分技術委員會 SAC/TC 35/SC 5歸口。
本標準負責起草單位∶中橡集團炭黑工業研究設計院、廣州吉必盛科技實業有限公司。
本標準參加起草單位:德山化工(浙江)有限公司、贏創德固賽(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浙江新安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瓦克化學(張家港)有限公司、無錫廣信感光科技有限公司、佛山市華聯有機硅有限公司、江西黑貓炭黑股份有限公司、成都硅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斷江凌志精細化工有限公司。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吳春蕾、聶素青、王立軍、沈嵐、胡家啟、武英、李有明、肖燕平、段力輝、李步春、陳世龍、蔣麗妍。
本標準所代替標準的歷次版本發布情況為:
——GB/T 20020—2005。